“妈的,这破路比鬼门关还难走!”陈凡踩在一块尖锐的混凝土碎片上,脚底传来刺痛感,即使隔着厚重的防护靴也能感受到那种锐利。
辐射检测仪的尖叫声己经持续了十几分钟,数值稳定在3200左右。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陈凡心里很清楚——正常人在这种辐射环境下,最多坚持五分钟就会出现急性症状,十分钟内必定死亡。
而他己经在这里待了快半个小时。
“各位看到这些管道了吗?”他举着手电筒照向通道两侧那些扭曲变形的钢管,声音有些沙哑。“这些就是RBMK反应堆的血管系统。”
通道两侧的墙壁上,粗细不一的管道如蛛网般密布。有些己经断裂,管口处还在滴着不明液体。那些液体在手电筒光束下闪着诡异的蓝绿色光芒,每一滴都是死神的眼泪。
【核工程师:那些是冷却剂管道!千万别碰那些液体!】
【小白萌新:凡哥你现在看起来好可怕,脸都白了】
【医学博士:皮肤己经开始发红,这是辐射烧伤的初期症状】
陈凡用手电筒照了照自己的手,透过防护手套,能看到皮肤确实出现了不正常的红色斑点。他苦笑一声,继续前进。
“RBMK反应堆的设计理念其实很简单。”他一边艰难跋涉一边解释,“石墨作为慢化剂,把高能的快中子减速,让它们更容易被铀-235吸收,产生裂变反应。”
脚下的碎石嘎吱作响,每一步都像踩在骨头上。陈凡指着一根特别粗大的断裂管道:“这些是主冷却回路,负责把核燃料产生的热量带走。燃料棒就装在石墨块的孔洞里,控制棒插入其间调节反应速度。”
【历史老炮:苏联当年为了省钱,控制棒顶端用的是石墨而不是中子吸收材料】
【核物理学家:这就是致命缺陷!控制棒插入时反而会短暂增加反应性!】
“没错!”陈凡用力踢开一块挡路的水泥块,“苏联为了节约成本,在控制棒设计上偷工减料。结果就是4号机组的悲剧。”
话音刚落,前方突然出现了一堆巨大的障碍物。
一根有腰身粗细的钢制横梁斜插在通道中央,几乎完全堵死了去路。横梁下面压着各种设备残骸:变形的控制台、扭曲的钢筋、还有一个足足有两米高的混凝土块。
“这下真的麻烦了。”陈凡围着障碍物转了一圈,辐射检测仪对着那堆废墟扫描时,数值瞬间飙升到4000以上。
【生存专家:看看有没有其他路径可以绕过去】
【工程师老王:用撬棍试试,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
【游戏大神:上面那个缝隙能不能爬过去?】
陈凡抬头看了看横梁顶部和天花板之间确实有个缝隙,但当检测仪对准那里时,刺耳的警报声几乎要震破耳膜。
“那里的辐射更高,估计压着什么特别危险的东西。”他摇摇头,“只能想办法移开这根横梁。”
【钢铁战神打赏50000点:给这小子弄个撬棍!】
【物理老师:杠杆原理的关键在于力臂比例】
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工程学专业知识密度足够,具现成功率78%。消耗8000生存点。”
一根结实的铁质撬棍出现在陈凡手中,表面还有防滑纹路,分量十足。他仔细观察了一下横梁的受力情况,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固的支撑点。
“各位,现在是物理实验课时间。”陈凡将撬棍插入横梁下方的缝隙中,“杠杆原理的核心是力臂比例。我这个位置到支点的距离比较长,理论上能将力量放大好几倍。”
他双手握住撬棍的另一端,用尽全身力气向下压。
“咯吱——”
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在狭小的通道中回荡,横梁开始缓慢移动。
【小白萌新:真的动了!凡哥好厉害!】
【工程师老王:角度再调整一下,受力会更均匀】
陈凡按照建议调整了撬棍的角度,继续用力。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滴落,在防护面罩内侧凝结成雾气。
“咔!”
就在横梁移开足够缝隙的瞬间,撬棍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
“我去,这质量真是…”陈凡看着手中断成两截的撬棍,“义乌小商品市场出品?”
【观众哈哈大笑】
【钢铁战神:哈哈哈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过缝隙够了】
【烟酒僧:凡哥这吐槽能力绝了,都这时候了还能搞笑】
就在陈凡准备挤过缝隙时,脚下踩到了什么软乎乎的东西。他低头一看,是一个被压扁的蓝色笔记本,从横梁下面露出一个角。
“这是什么?”陈凡小心翼翼地将笔记本抽出来。
笔记本的封面己经破损,边角都磨毛了,但里面的内容还算清晰。封面上用俄文写着:安全值班员工作记录。
陈凡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据和时间:
“1986年4月25日14:00,反应堆功率降至1600兆瓦,准备进行安全试验。”
“23:10,功率意外降至30兆瓦,远低于试验要求。”
“4月26日00:28,操作员违规拔出大量控制棒,试图提升功率。”
“01:15,控制棒意外卡死,无法插入。”
“01:23,爆炸…”
最后一行字迹模糊,像是在极度慌乱中写下的。
陈凡的瞳孔骤缩。这些时间记录和系统任务需要的历史数据完全吻合!这就是4号机组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历史老炮:天哪!这是现场亲历者的记录!】
【小白萌新:太珍贵了!这是真正的历史见证!】
【核物理学家:这些时间节点和官方报告完全一致!】
陈凡继续往下翻,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着一行特别醒目的字:
“石碑在第西层,蓝光指引真相。”
下面还有一个简易的示意图,标注着从当前位置到第西层的路径。
陈凡愣住了。石碑、蓝光——这些词汇从泰坦尼克号开始就如影随形地跟着他。难道这次的任务,也和那个神秘的存在有关?
“看来这次任务比想象的复杂得多。”他将笔记本小心收好,钻过了横梁留下的缝隙。
缝隙很窄,陈凡几乎是贴着横梁挤过去的。粗糙的金属表面刮擦着防护服,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
挤过障碍后,前方的通道开始向上倾斜,就像笔记本里画的示意图一样。辐射值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在持续攀升。检测仪的尖叫声几乎要震破耳膜,数值己经突破了4500。
陈凡感到呼吸更加困难,心跳也变得不规律。更可怕的是,他开始出现幻觉——眼前时不时闪过一些奇怪的光影,像是有人在前方招手。
“这是大脑缺氧的症状。”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辐射损伤影响了红细胞携氧能力。”
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开始出现一些令人不安的景象。那些本该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影,穿着厚重的铅制防护服,手中还握着各种工具。他们保持着最后工作时的姿态,像是时间在那一刻永远停止了。
“这些是清理人。”陈凡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敬意,“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有80万人参与了清理工作。他们被称为'清理人',是真正的英雄。”
他在其中一具遗体前停下脚步。那是一个年轻的士兵,防护面罩下面的脸庞己经看不清,但从紧握的双手可以看出,他到死都在坚持工作。
【医学博士:他们知道自己会死,但还是选择了拯救更多人】
【历史老炮:向这些无名英雄致敬】
【小白萌新:看哭了,这些人太伟大了】
“他们在爆炸后的关键时刻,冒着生命危险扑灭大火,清理废墟,最终建造了石棺将反应堆封闭。”陈凡深深鞠了一躬,“没有他们的牺牲,整个欧洲都会变成死地。”
继续前行五十米,通道尽头出现了一扇厚重的钢门。门上贴着醒目的放射性标志,下方用俄文写着:“第西层——禁止进入。”
更令人不安的是,诡异的蓝光正从门缝中若隐若现地闪烁着,就像笔记本里描述的那样——蓝光指引真相。
陈凡握紧手中的笔记本,看着那扇通往未知的门。他知道,真正的秘密就在门后等着他。
(http://www.u9xsw.com/book/jbddgj-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