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春,长安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太极殿的飞檐上还挂着冰棱,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冷冽的光。唐太宗李世民病愈回朝,龙辇缓缓驶入宫城,两侧的禁卫军铠甲锃亮,整齐列队,山呼 "万岁" 之声震天动地。
李世民坐在龙辇之中,望着熟悉的宫墙殿宇,心中感慨万千。此次因病在终南山休养数月,虽得痊愈,但朝中事务堆积如山,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龙辇在太极殿外停下,李世民在宦官的搀扶下走下龙辇,刚要迈上台阶,却见中书令马周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漆盒。
"陛下,突厥使者昨日离去时,留下了这个漆盒,说是给陛下的礼物。" 马周恭敬地呈上漆盒,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李世民接过漆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泥金帖子,上面绘着一幅合卺图,图中正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身着华丽的唐装,松赞干布则穿着吐蕃的服饰,二人相对而坐,手中捧着酒杯,脸上带着微笑。然而,李世民的目光却被图中一些细微之处吸引,他发现合卺图的背景中,暗藏着一些奇怪的文字。
"这是...... 高句丽文字?" 李世民皱眉问道,身为一代明君,他对周边各国的文字略有了解。
马周闻言,凑近细看,果然在图中一些不易察觉的地方,发现了高句丽文字。这些文字断断续续,却似乎在传达着某种信息。李世民心中一沉,突厥使者留下这样一幅图,暗藏高句丽文字,其中必然有深意。难道突厥与高句丽之间有什么勾结?又或者是在暗示文成公主与吐蕃的联姻背后有什么阴谋?
就在李世民沉思之际,忽有快马从北方赶来,报称兵部尚书李靖在扶余川冰窟中发现了重要物品。李世民当即下令,宣李靖速速回朝奏报。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扶余川,李靖正站在冰窟前,寒风呼啸,吹得他的铠甲发出阵阵声响。冰窟深不见底,寒气逼人,几名士兵正在小心翼翼地从冰窟中取出一个铁盒。李靖接过铁盒,只见上面锈迹斑斑,刻着一些古老的花纹,隐约可见 "大隋" 二字。
"打开。" 李靖沉声说道。
士兵们用工具撬开铁盒,里面是一卷羊皮诏书,虽然历经多年,却保存得相当完好。李靖展开诏书,只见上面赫然是隋炀帝的亲笔字迹。诏书中提及,西域有一丹方,乃佛门药禁,原计划用于对抗突厥寒毒。李靖心中一惊,突厥寒毒他曾有所耳闻,乃是突厥人在草原上使用的一种剧毒,中者浑身冰冷,痛苦不堪,难以救治。而隋炀帝竟然早就有对抗这种寒毒的丹方,却不知为何没有使用,反而将诏书藏于这冰窟之中。
李靖仔细研读诏书,发现丹方的配方极为复杂,其中几味药材更是十分罕见,产自西域偏远之地。他忽然想到,如今突厥与大唐的关系微妙,虽然表面上臣服,但暗中却一首蠢蠢欲动。若这丹方真能对抗突厥寒毒,那么对于大唐来说,无疑是一件利器。但为何隋炀帝没有使用,反而将其深藏?其中是否还有隐情?
再说长安城中,尉迟恭身着便服,正在街头的药肆中闲逛。他此次奉李世民之命,暗中调查长安城中的黑市交易,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药材和配方。尉迟恭走进一家偏僻的药肆,只见店内货架上摆满了各种药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
"掌柜的,可有什么好药推荐?" 尉迟恭装作普通顾客,问道。
掌柜的上下打量了尉迟恭一番,见他身材魁梧,衣着普通,便随口说道:"客官若是想要补身,小店有上好的人参、鹿茸;若是想要治病,也有各种药材配方。"
尉迟恭摇了摇头,说道:"我听闻黑市上有一味药,名曰骨钢散,不知掌柜的可曾听说过?"
掌柜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低声说道:"客官莫要乱说,这骨钢散乃是禁药,小店怎会有?"
尉迟恭见掌柜的反应,心中暗喜,知道自己找对了地方。他凑近掌柜的,低声说道:"我也是受人之托,前来寻找这骨钢散的配方,价钱好说。"
掌柜的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抵不过金钱的诱惑,将尉迟恭带到后堂,从一个隐秘的抽屉中取出一张皱巴巴的纸,说道:"这便是骨钢散的配方,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客官若是出了什么事,可与小店无关。"
尉迟恭接过配方,仔细看了看,心中一惊。这骨钢散的配方中,竟然含有几种剧毒药材,常人服用必死无疑,但若是经过特殊炼制,却能增强人的体质,尤其是对于常年征战的士兵来说,更是有奇效。但如此危险的配方,为何会在黑市上流传?
尉迟恭付了钱,离开药肆后,便暗中追踪这配方的来源。他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长安城中的黑市上,骨钢散的配方正在秘密流传,而买家竟然是大理寺卿暗中联系的吐蕃使团副使。尉迟恭心中疑惑,大理寺卿掌管刑狱,为何会与吐蕃使团副使勾结,购买这种禁药配方?
回到宫中,李世民己经收到了李靖快马加鞭送来的诏书副本,正在书房中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商议。尉迟恭匆匆赶来,将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如实禀报。
"陛下,这骨钢散的配方流传,背后牵扯到大理寺卿和吐蕃使团副使,其中必有蹊跷。" 尉迟恭说道。
房玄龄皱眉道:"吐蕃与我大唐联姻,关系向来不错,为何其使团副使会暗中购买禁药配方?而大理寺卿身为朝廷重臣,又为何会与他勾结?"
杜如晦点头道:"此事确实可疑,或许与突厥使者留下的泥金帖子有关。突厥、高句丽、吐蕃,这三国之间难道有什么阴谋?"
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道:"李靖在扶余川发现的隋炀帝诏书,提及西域丹方可对抗突厥寒毒,而如今突厥使者留下的合卺图暗藏高句丽文字,吐蕃又在购买骨钢散配方,这几件事看似毫无关联,却又隐隐相连。朕猜测,三国可能暗中结盟,想要对我大唐有所图谋。"
就在此时,忽有宦官来报,称吐蕃使团副使求见,说是有重要事情禀报。李世民与大臣们对视一眼,心中疑惑,却也只能宣其进见。
吐蕃使团副使走进书房,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启禀大唐皇帝,在下此次前来,是要向陛下揭发一个阴谋。近日,在下发现有人暗中向吐蕃出售一种剧毒配方,名曰骨钢散,据说可增强士兵体质,却不知这配方中含有佛门药禁,乃是不祥之物。在下担心有人借此破坏吐蕃与大唐的关系,故此前来禀报。"
尉迟恭闻言,心中冷笑,这吐蕃使团副使明明是自己暗中购买配方,如今却来揭发,显然是想转移视线。但他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暗中观察。
李世民故作惊讶,说道:"竟有此事?朕定会派人彻查,绝不姑息。"
吐蕃使团副使又说道:"另外,在下还听说,突厥与高句丽暗中往来,似乎在谋划什么大事,还请陛下多加小心。"
送走吐蕃使团副使后,李世民说道:"这吐蕃人分明是贼喊捉贼,他们一边购买骨钢散配方,一边又来揭发,显然是想掩盖自己的目的,同时挑起我大唐与突厥、高句丽的矛盾。"
房玄龄道:"陛下圣明,如今当务之急,是要查清三国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的真实目的。李靖那边,己经在调查西域丹方的下落,尉迟将军则继续追查骨钢散配方的流传,至于这泥金帖子中的高句丽文字,臣会派人仔细研究,看看能否破解其中的秘密。"
接下来的几日,长安城中暗流涌动。李靖派人前往西域,寻找丹方中的药材和炼制方法;尉迟恭则在黑市中周旋,试图找出背后的主使;房玄龄带领一众文官,日夜研究高句丽文字,终于破解了泥金帖子中的内容。
原来,合卺图中的高句丽文字,记载的是突厥、高句丽、吐蕃三国暗中结盟的计划。三国约定,待时机成熟,便联合出兵,攻打大唐,瓜分中原土地。而突厥使者留下这泥金帖子,既是一种挑衅,也是一种试探,看看大唐是否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与此同时,李靖也传来消息,他在西域找到了一些线索,得知隋炀帝当年之所以没有使用西域丹方,是因为佛门高僧曾警告,此丹方虽然能对抗突厥寒毒,但却违背佛门戒律,会带来巨大的因果。隋炀帝虽然野心勃勃,但也不敢贸然使用,只好将诏书和丹方藏于扶余川冰窟之中。
尉迟恭在追查骨钢散配方的过程中,发现大理寺卿之所以与吐蕃使团副使勾结,是因为被人威胁。原来,大理寺卿的家人被突厥人暗中控制,无奈之下,只好听从他们的命令,帮助吐蕃购买骨钢散配方,同时在朝中打探消息。
真相渐渐浮出水面,李世民得知后,心中震怒。他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李靖主动请命,率领大军前往北方,防备突厥和高句丽的进攻;尉迟恭则负责整顿长安防务,清查内奸;房玄龄和杜如晦则负责处理朝中事务,稳定民心。
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大唐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李世民临危不乱,凭借着他的智慧和果断,迅速做出部署,准备迎接这场挑战。在这暗潮涌动的局势中,各方势力纷纷登场,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太极殿上,李世民望着殿外的天空,只见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却也掩盖不了他眼中的坚定。他知道,只有度过这场危机,大唐才能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而那些暗中谋划的敌人,终将在大唐的铁骑下,化为尘土。
(http://www.u9xsw.com/book/jbdddh-6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