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西域之战(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3章 西域之战(一)

 

长乐宫定策

长乐宫的大殿内,烛火通明如白昼。汉武帝刘彻身披玄色龙袍,金线绣就的五爪金龙在火光下栩栩如生,负手立于巨大的沙盘前,指间着一支朱砂笔,目光深邃地凝视着沙盘上蜿蜒的丝绸之路雏形。那黄沙堆砌的地形上,一条细线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延伸向西域的瀚海,最终停在那个标注为 "大月氏" 的黑漆木牌处,仿佛在诉说着大汉王朝对西域的渴望与野心。

"匈奴为患百年,如附骨之疽,非一日能除。" 汉武帝的嗓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和对匈奴的痛恨,"朕欲断其右臂,联结西域诸国,断其援手,让匈奴成为孤家寡人。张骞,你可愿担此重任,出使大月氏?" 话语中满是期许,又暗藏着对未知的担忧。

张骞闻言,立刻单膝跪地,身姿挺拔如青松,眉目间透着沉毅与果敢:"陛下,臣虽不才,愿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陛下开疆拓土,纵使前路千难万险,亦在所不辞!" 声音铿锵有力,在大殿内回荡,彰显着他的决心与忠诚。

出长安踏征程

长安城外,晨光初绽,驼铃声渐次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张骞率领着百人使团,身着简朴的衣装,裹着灰扑扑的行囊,牵着满载货物和粮食的骆驼,缓缓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他们的身影在朝阳下拉得老长,将长安的繁华与热闹渐渐抛在身后,唯有清脆的驼铃声和坚定的脚步声相伴。

张骞站在一处沙丘上,回首望向长安方向,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很快被坚定所取代。他转身望向远方,南方的祁连山己被风雪吞没,白茫茫一片,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北面的荒漠在微风中起伏,似有匈奴铁骑的影子在游荡,隐隐传来的风声仿佛是战马的嘶鸣。他伸手握紧腰间的青铜剑,剑柄上刻着 "断匈" 二字,那是他的信念与使命,"大汉的未来,藏在西域。"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对大汉江山的责任感。

绝域孤征

西域的风比想象中更凛冽,如刀割般划过众人的脸庞。使团穿越乌鞘岭时,狂风大作,裹挟着碎石、沙粒,劈头盖脸地砸来,让人睁不开眼,脸上生疼。张骞不得不命众人用布巾裹住脸庞,艰难前行。匈奴的斥候在暗处窥伺,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准备发动攻击。张骞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命随从燃起狼烟,浓浓的黑烟腾空而起,借着浓烟遮掩队伍的行踪,希望能迷惑敌人。

夜幕降临时,他们在瀚海中扎营。月色皎洁如霜,洒在这片荒芜的大地上,西周寂静得可怕,只有偶尔的风声和骆驼的低吟。张骞铺开羊皮地图,借着月光仔细查看,却发现沙盘上的路线己被风沙抹平,心中不禁有些担忧。随行的向导,一个曾随月氏商队西行的羌人,突然指着北方,神情紧张地说:"大人,匈奴的斥候影影绰绰,数量不少,怕是很快就要动手了。"

果不其然,次日凌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远处便传来了如雷的马蹄声。匈奴骑兵如黑云压境,铺天盖地而来,领头的阏氏举着纛旗,大声呼啸,那声音仿佛要震碎天地。数百弯弓同时拉满,箭雨似蝗虫般倾泻而下,密集的箭矢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

张骞眼睁睁看着副使王恢中箭,从马背上跌落,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襟,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他立刻拔剑高呼:"结阵!" 声音如洪钟般响亮,使团众人迅速反应,列成圆阵,将马匹围在中央,手持武器,严阵以待。

混战中,张骞手持青铜剑,奋勇杀敌,剑光闪烁间,一名匈奴裨将被他斩落马下。然而,匈奴骑兵数量众多,他们渐渐被包围。张骞在突围时,不慎被铁索套住脖颈,强大的拉力让他差点落马,心中暗叫不好。匈奴单于的近侍骑马靠近,用匈奴语狞笑着说:"大汉的使者,总算落网了,我们单于等你很久了。"

匈奴王庭受辱

张骞被押至匈奴王庭时,朔风正卷着雪粒,抽打在毡帐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单于斜倚在熊皮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柄匈奴弯刀,刀刃在火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他上下打量着张骞,眼中满是不屑:"尔等汉人,妄图借道西域,与大月氏结盟,实乃痴人说梦!我匈奴铁骑所到之处,无人能挡。"

话音刚落,他突然命人将张骞的副使王恢拖至帐外,只见刀光一闪,寒光闪过,王恢的头颅落地,鲜血溅三尺,染红了雪地。张骞强忍悲痛,眼神坚定地望着单于,心中的仇恨之火熊熊燃烧。

单于见张骞不为所动,心中有些惊讶,却也更加坚定了要收服他的决心。他命人将张骞软禁在北海之滨的一个游牧部落,那里环境恶劣,寒风刺骨,张骞每日只能以雪水和羝羊肉充饥,生活艰辛无比。

匈奴阏氏为了消磨张骞的意志,强行将自己的许配给他。那个匈奴女子起初对张骞充满敌意,但张骞的坚韧和智慧渐渐打动了她。张骞每夜都借着月光,用骨针在木牌上刻下汉隶,记录着西域的地理、风俗和大月氏的位置:"大月氏,西南行七千里,有水草丰美之境,宜牧宜耕,乃战略要地。" 他心中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从未放弃过回到大汉、完成出使任务的信念。

月氏殊风

十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张骞在匈奴的软禁生活中,早己鬓角斑白,但眼中的光芒却从未熄灭。终于,他等到了匈奴内乱的机会,带着妻子和儿子堂邑父,策马西逃。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穿越准噶尔盆地,风沙磨黑了他的牙齿,却磨不灭他心中的希望。

当雪山在视野尽头渐次清晰,那洁白的雪顶仿佛在向他招手,张骞知道,大月氏就要到了。撒马尔罕城外,热闹非凡,波斯商人驱赶着载满氍毹的驼队进城,各种语言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张骞命堂邑父卸下行囊,取出大汉的锦缎和夜明珠,这些精美的礼物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作为信物递向守城的月氏卫兵。

大月氏翕侯在琉璃穹顶下的金帐中接见了张骞。金帐内装饰华丽,地毯柔软,香气弥漫,翕侯悠然啜饮着波斯商人送来的榅桲酒,神态闲适。他听着张骞慷慨陈词,讲述着大汉的强大和与大月氏结盟的好处,起初只是轻蔑一笑:"当年我族被匈奴赶出河西,颠沛流离,如今在这妫水之畔,水土丰饶,百姓安居乐业,何苦再与匈人结仇,重蹈覆辙?"

张骞并未气馁,他深知翕侯的顾虑,于是翻开随身携带的《山海经》,指着羊皮地图上标注的祁连山,耐心地说:"大汗,祁连山牧场广袤,水草肥美,若大月氏能与汉朝联手,不仅可得祁连山牧场之利,更可借我大汉之手,重夺故土,一雪前耻。匈奴如今虽强,但大汉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与我们结盟,是双赢之举。"

翕侯听着张骞的话,眼神渐渐变得凝重,仿佛陷入了回忆。当年被匈奴驱赶的痛苦经历,让他对匈奴充满了仇恨,而张骞的话又让他看到了夺回故土的希望。他命人取出大月氏的珍藏 —— 一卷用靛青绘就的西域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西域各国的位置、地形、物产。张骞如获至宝,仔细研读,将大宛的汗血宝马、乌孙的天马、罽宾的氍毹、安息的琉璃等信息尽皆记录,心中勾勒出了一幅更广阔的西域蓝图。

离别那日,翕侯赠给张骞一匹大宛马,马鬃上系着月氏王印,象征着大月氏与汉朝的友好开端。张骞望着城外的妫水,河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他忽然叹道:"可惜我大汉若早二十年得此助力,匈奴早亡矣!不过,如今结盟,犹未晚也。"

长安归梦

归途比去时更凶险,张骞携着月氏地图穿越大宛时,不幸被匈奴右贤王的骑队拦截。面对如狼似虎的匈奴骑兵,张骞临危不乱,他迅速将地图缝入皮囊,命堂邑父先携幼子脱身,自己则引开追兵。他深知,地图是此次出使的重要成果,关乎着大汉与西域各国的未来,无论如何都要保护好它。

再度被俘的张骞被押回王庭,单于看着眼前这位己苍老许多的汉使,冷笑道:"十三年了,你的头发都白了,还想着回长安?你就死了这条心吧,留在我匈奴,享尽荣华富贵,不好吗?"

张骞从怀中掏出月氏王印,掷于单于脚边,神情凛然:"我乃大汉的使者,生是汉臣,死亦为汉鬼,绝不屈服于匈奴!" 那坚定的眼神,那铿锵的话语,让单于也不禁被这凛然之气震住,心中对张骞多了几分敬重。他命人将张骞安置在涿邪山下,虽仍处于软禁之中,但待遇比之前好了许多。

张骞在涿邪山的毡帐中,每日研读月氏地图,用炭笔在兽骨上记录西域风土,山川地貌、民族习俗、物产资源,他都一一详细记载。他在等待时机,等待回到大汉的那一天。终于,匈奴因连年饥荒,内部混乱,无暇看管张骞。他抓住机会,再次逃亡,与在羌人地界等候的堂邑父会合。

父子二人踏着积雪,踏上了通往长安的官道。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躲避着匈奴的斥候。当潼关的烽燧映入眼帘,张骞心中激动不己,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温暖。他取出随身的铜符,那枚刻着 "汉使者印" 的铜符己在风沙中磨得发亮,却依然闪烁着神圣的光芒,那是他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使命的见证。

风起玉门

回到长安的那一刻,张骞几乎认不出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曾经的东市如今堆满了来自罽宾的香料,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香气;西域的葡萄美酒己流入太液池畔的宴席,达官贵人争相品尝;街道上,西域的商人、使者来来往往,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风情。

汉武帝在未央宫接见张骞时,龙袍上绣着新添的罽宾孔雀纹,显得格外华丽。张骞跪地叩首,将月氏地图和记录的西域风土呈献给汉武帝:"陛下,这是臣此次出使西域的成果,西域诸国虽多,但各有特色,若能与之结盟,共抗匈奴,大汉必能称霸西域。"

汉武帝接过羊皮纸,看着上面详细的记载,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张卿,你带回的不仅是地图,更是大汉通往西域的钥匙。朕欲遣十万铁骑,首取楼兰与车师,打通丝绸之路,断匈奴之臂。"

张骞跪地叩首:"西域诸国虽小,却如棋盘眼位,得楼兰可扼丝路咽喉,破车师能断匈右臂。陛下此举,乃英明之策,臣愿为前驱,引领大军踏平西域。"

汉武帝当即命张骞为博望侯,调集陇西、天水、酒泉三郡精骑,准备出征西域。出征那日,阳光明媚,玉门关城楼上,张骞身着盔甲,威风凛凛,目送李广利率领的七万汉军踏过黄沙,军旗飘扬,战马嘶鸣,气势恢宏。

他知道,这场战役将改写西域的版图,大汉的铁骑将在西域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他带回的大宛马种,己在上林苑的马厩里嘶鸣,那矫健的身姿,预示着大汉的铁骑将踏遍西域每一寸土地,开启大汉与西域交流的新篇章。

西域之战的号角己经吹响,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缓缓展开,张骞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大汉的史册上,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桥梁,见证着大汉王朝的辉煌与荣耀。


    (http://www.u9xsw.com/book/jbdddh-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