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扶贫路上的第一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5章 扶贫路上的第一课

 

“老叔!”

陈峰快步上前,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

曹永贵小跑着迎上来,热情地握住陈峰的手:“大侄子,可算把你盼来了!”随即他意识到称呼不妥,急忙改口:“哎呀,瞧我这记性,应该叫陈镇长才对。”

“老叔,就叫侄子亲切!”陈峰笑着化解了尴尬。

曹永贵转向林夏,眼睛笑成一条缝:“这位就是省里派来的林助理吧?欢迎欢迎!”

林夏礼貌地伸出手:“曹支书好,我是林夏,以后请多指教。”

“哎呀,指教啥呀,我们这些大老粗还得跟你这大学生学习呢!”曹永贵爽朗地笑着,介绍身旁两人,“这是村主任潘石华,会计孙秀姑。”

潘石华憨厚地点头致意,孙秀姑则热情地接过林夏的行李:“陈镇长、林助理,走了这么远的山路,先去村委会坐坐,喝口茶歇歇脚吧。”

去村委会的路上,陈峰仔细观察着村容村貌。沿途碰见一些村民,好几人热情地跟陈峰打招呼。陈峰认出了这些熟悉的面孔,都是老潘河鲜馆被烧那晚前来帮忙的村民。

村委会是一栋两层的砖木结构小楼,门前空地竖着旗杆,鲜艳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会议室里,一张长桌擦得锃亮,周围摆着十几把各式各样的椅子和长凳,显然是东拼西凑来的。

孙秀姑麻利地泡上热茶,茶汤清亮,散发着淡淡的山野香气。

“自己采的野山茶,别嫌弃。”曹永贵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村里条件差,比不得城里。”

陈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问道:“老叔,最近村里情况怎么样?”

曹永贵的笑容淡了几分,叹了口气:“还是老样子。年轻人都往外跑,剩下老弱病残。去年好不容易引进的香菇种植项目,因为运不出去,烂了大半......”

潘石华插话道:“陈镇长,您也看到了那条路。不下雨还能凑合走,一下雨根本出不去。去年李大爷突发脑溢血,就是因为路不通耽误了抢救......”

陈峰默默点头,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林夏注意到,他的眉头越皱越紧,写字的手也微微用力,笔尖几乎要戳破纸面。

“村里的集体经济呢?”陈峰继续询问。

孙秀姑翻开账本:“账上还有23216元。主要收入是山林承包费和政府补贴。去年人均纯收入不到西千元,全镇垫底。”

这个数字让林夏倒吸一口凉气。她没想到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还有如此贫困的村庄。

“贫困户有多少?”陈峰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专业而深入。

曹永贵如数家珍:“建档立卡贫困户173户,最困难的是李大山家和曹万友家,等会儿带你们去看看。”

“镇里每年拨下来的乡村振兴资金和扶贫款到村里有多少?”陈峰一问出这个问题,曹永贵脸上就呈现愤恨之色,潘石华和孙秀姑的脸色也很是难看。

曹永贵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去年117万,今年镇里出了事,现在第一笔扶贫款只到了30万。”

曹永贵话音刚落,林夏就拍案而起,愤然道:“怎么才这么点,桃源村近两千人,就是按照国家最低的扶贫标准,一年至少也在两百万左右,何况这里还是最贫困的山村。”

孙秀姑起身说道:“陈镇长、林助理,永贵叔去镇里和县里争取过,镇上的领导们说全镇是一盘棋,扶贫资金要统筹安排。”

林夏满脸怒意,骂道:“这些个狗屁镇领导,真该让纪委好好查查!”

陈峰轻咳一声,示意这个小愤青坐下。

座谈持续了近两小时。陈峰不仅询问经济数据,还详细了解村民生活、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方面面。他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点头记录,全程没有一句官话套话,全是实打实的交流。

林夏在一旁静静观察,对陈峰的认识不断刷新。这个在镇政府雷厉风行的年轻干部,到了基层竟如此耐心细致,完全沉浸在调研中,连水都忘了喝。

“时间不早了,咱们先去走访吧。”陈峰合上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站起身来。

曹永贵领着他们出了村委会,沿着蜿蜒的小路向第一户困难家庭走去。路上,陈峰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远处一片荒地问道:“那块地怎么荒着?”

“那是村里的集体地,土质太差,种啥都不长。”曹永贵无奈地说。

陈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续前行。林夏跟在他身后,发现这位副镇长的眼睛始终在观察、在思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转过几道田埂,一栋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出现在眼前。屋顶的茅草稀疏破烂,墙壁裂缝纵横,用木棍勉强支撑着。

“大山在家吗?”曹永贵在门外喊道。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颤巍巍地走出来。他看上去有七十多岁,实际年龄才五十三。满脸皱纹像是刀刻斧凿,双手关节粗大变形,显然是常年劳作的结果。

“曹支书来啦!”老人声音沙哑,看到陈峰和林夏时明显愣了一下。

曹永贵介绍道:“这是镇上新来的陈镇长和省里的林助理,专门来看你的。”

李大山手足无措地在衣服上擦了擦手:“领、领导好......屋里脏,要不就在院子里坐?”

陈峰上前一步握住老人粗糙的手:“李叔,我们进去说。”

屋内昏暗潮湿,唯一的窗户用塑料布糊着。一张破木桌,两把瘸腿凳子,一只床脚垫着砖块的木床上,堆着发黑的被褥,这就是全部家当。

“家里几口人?”陈峰在床边坐下,丝毫没有嫌弃的样子。

李大山低着头,“就我一个,老伴前年走了,儿子去城里打工,三年没回来了!”

林夏鼻子一酸,赶紧别过脸去。她看到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里的年轻人笑容灿烂,与眼前这个孤独老人形成鲜明对比。

陈峰详细询问了李大山的收入来源、身体状况和面临的困难。当听到老人因为没钱买药,常年忍受关节疼痛时,他的笔尖在纸上顿了一下,留下一个深深的墨点。

“村里像李叔这样的老人多吗?”离开李家后,陈峰沉声问道。

曹永贵叹了口气:“不少。年轻人出去就不回来了,剩下老人自生自灭。去年冬天,独居的张婆婆冻死在家里,三天后才被发现......”

陈峰没有再说话,但林夏看到他下颌线条绷得紧紧的,握着笔记本的手指节开始发白。


    (http://www.u9xsw.com/book/ja0bf0-1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