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宫回来后,周君陈时常与黛玉一起读书。
既然宝钗这里出了风波,争取在黛玉这里找点机缘吧。
与黛玉一同读书倒也别有滋味。
她和宝钗不同,薛宝钗每每只是提问后听着周君陈讲,俨然把自己当作了学生。
而黛玉却常有些新奇的想法,往往说起话来,竟然让周君陈还有所收获。
这一日香菱正和黛玉的丫鬟紫鹃说话,言道:“公子前两天说己知道了我娘亲的下落,原来我原名叫甄英莲,和林姑娘一样是苏州人呢。公子还说带我去见娘亲。唉,可我心里总是怕得很。”
紫鹃便道:“这是好事,你不要多想。你虽然命苦,但总算遇见你公子,苦尽甘来了。”
香菱便开始说他公子怎么怎么好,紫鹃笑说道:“我看你和莺儿待久了,就跟她学了。”
香菱道:“我怎么跟她学了?”
紫鹃道:“还不是跟她学?她跟我们一处,就常说她姑娘哪儿哪儿好。难道我们姑娘不好了?只是我们才不像她到处说罢了。”
香菱道:“说一说也没什么要紧。”
紫鹃笑道:“你就不怕被人听见了,来和你抢你家公子呢。”
香菱便一笑。说道:“公子也该过来了吧?难道真的被谁绊住脚了?”
周君陈恰好到了,先用手指敲敲香菱的额头,又说道:“还有你,紫鹃。”便轻轻弹了紫鹃一个脑瓜崩儿。
紫鹃自知刚刚的话被听见了,也不分辩,忙不好意思地去倒茶。
林黛玉此时正懒懒地拿着书,见君陈进来,笑道:“哥哥来了。快请坐。”
她近来天天和周君陈一起读书,林黛玉便与他更加亲近了几分。
周君陈笑道:“林妹妹,我看你气色越来越好了。晚上睡得如何?”
林黛玉道:“多谢记挂着,又劳你医治,我比以往好多了。”
周君陈看着黛玉短短两三天像是又长大了一些,忽然想起薛蟠的事,便问道:“妹妹今年几岁了?”
林黛玉道:“十三岁多了,怎么了?”
看样子只长大了一岁左右,周君陈道:“就问问。”
这时紫鹃己经倒茶过来了,说道:“姑娘眼看着长大了。”便看着林黛玉抿嘴一笑。
林黛玉俏脸微红,恼道:“就你多嘴,你又有多大?怎么你就不和香菱学学。”
周君陈道:“那还是不要了,香菱是个小迷糊,跟她越学越笨怎么了得。”香菱也不在意,笑了笑继续坐着翻书。
紫鹃说道:“怎么周公子一来,我就觉得屋子里暖和了。姑娘,是不是?”
林黛玉也瞅着周君陈点头。周君陈道:“修士嘛,自然不一样了。我倒从没想过这事。林妹妹,你把这石头放房间里,出门带身上,以后就不冷了。”
“这是什么石头?”
“这就是灵石了。”
闲谈几句,两人便开始看起书来,你一言我一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岁月静好。
离别之际,因她想起了薛宝钗之病,黛玉便说明天去梨香院探望探望。
到了第二日,贾宝玉居然先一步到了梨香院看望宝钗。
原来贾宝玉近来心里大不自在,才不过和秦钟交了朋友,谁知黛玉却和周君陈更亲近了。
今天他本来想找黛玉,却没见到她,一问才知道,原来黛玉到梨香院看望宝钗了。
他便也赶来瞧瞧。
进这边屋子一瞧,却只有薛姨妈在,宝玉忙问安。
薛姨妈道:“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
宝玉问了薛蟠,果然他还是那个没笼头的马,并不在家。又问道:“姐姐可大安了?”
薛姨妈道:“可是呢,你前儿又想着打发人来瞧。她在里间不是,你去瞧她,里间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我收拾收拾就进去和你说话。”
宝玉进入里间,就看见薛宝钗在描什么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如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薛宝钗见宝玉到访,忙收起纸笔。与宝玉客气一阵,又叫莺儿倒茶。
因想起周君陈说过宝玉这块玉有些神秘,恐怕是个绝世的宝贝。
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宝玉解下玉来,宝钗接过不由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做什么?”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儿是一对儿。”
宝玉这时见了宝钗,早把黛玉忘了。
听此一言,便央求也要看看宝钗的项圈。
其实黛玉的确一早就来梨香院了,只是却先见了周君陈,给周君陈送了一块龙纹玉佩,以作回礼,又在这里和周君陈说话。
等宝玉过来的时候,周君陈早己察觉。他原本早就要过宝钗这边,只是又和林黛玉多聊了几句话。
他们两人过来时,贾宝玉正央告要看项圈。
宝钗正被缠得不行,奈何他不得,外面便有人说话:“周公子林姑娘来了。”
林黛玉摇摇地走了进来,抬眼就看到了贾宝玉,笑道:“嗳哟,我们来的不巧了!”
宝钗等忙起身让座。
薛宝钗看着一旁笑容古怪的周君陈,说道:“这话怎么说?”
黛玉笑道:“早知你们在一处,我们俩就不来了。”
见周君陈轻笑一声不说话,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思。”
(http://www.u9xsw.com/book/gije0d-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