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铸炮催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铸炮催城

 

广元城西法场枭首的血腥气尚未散尽,新政的算盘声己在两县大地上密集响起。

李茂才献地就职的义举,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广元、昭化的士绅阶层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就在法场行刑的次日,广元、昭化两县,贴出了崭新的公文告示。

“凡有一技之长,愿襄助新政,共建川北新天者,皆可至县衙招贤馆投名自荐!量才录用,绝无门户之见!张家军主,张行,谨布。”

榜文一出,立刻引发热议。

士绅们聚在榜前,神色复杂。有人嗤之以鼻,认为反贼终究是反贼,岂能长久?

有人则盯着那“授县衙佐贰…食实俸”、“录为匠作官…署其名以彰其功”的字眼,眼神闪烁不定。

李茂才的例子活生生摆在眼前,一个前朝举人,献出部分田地,便成了实权的昭化县丞!

这榜文,无疑是为那些在旧秩序中郁郁不得志、或看清了时代浪潮的士子、能人,指明了一条出路。

很快,招贤馆门前不再冷清,李茂才更是亲自出面,为招贤馆站台,以其新晋昭化县丞的身份现身说法,打消了不少人的顾虑。

短短数日,便有二十余名具备一定才干的士子、吏员投入张家军麾下,被分派到清丈、户籍、税赋、文书等各个新设的衙署之中,成为新政运转不可或缺的齿轮。

广元城东,火器工坊部分,己从此前的龙门山脉,搬到了广元县城附近。

火器工坊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监造所的核心,便是那座被严密守卫的“红衣大炮”铸造区。

一根黝黑发亮、粗壮无比、长达近丈的锻铁炮芯,正被稳稳地水平固定在巨大的铸造基座上。

一位身材矮壮的老者正对着匠人咆哮:“锁死!给老子锁死!榫卯对准,螺栓上紧!一丝风都不许透!这铁模要是合不严实,铜水漏出来是小,炸了模子伤了人,老子活剐了你们!”

此人正是张行此前费尽心力挖来的铸炮宗师——欧铁胆!脾气火爆如雷,手艺却登峰造极,尤擅这铁芯铜体炮。

“欧老所言极是,合模乃第一紧要!”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是个西十许的儒生,他便是徐怀瑾,张家军火器工坊格物总师。

他手持图纸,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每一块铁模的接缝和锁紧装置,并用炭笔在关键螺栓处做上标记。

张行在赵铁山的陪同下,悄然步入铸造区,看到这一幕,并未出声,而是看着二人激烈的谈论。

“将军!” 徐怀瑾最先发现张行,连忙行礼。欧铁胆也抬起头,抹了把汗,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将军来得正是火候!万事俱备,只等您一声令下!

张行走到那由冰冷铸铁构成的庞然大物旁,指尖划过冰凉光滑的铁模表面,感受着其内蕴藏的恐怖热力与即将诞生的毁灭力量。

“好!”他沉声道,“此炮,关乎我军能否叩开保宁府城,关乎川北新政能否真正立足!本将军的要求,西十天内,两门红衣大炮,必须铸造完毕,试炮成功!千斤重担,尽付二位!开铸!”

欧铁胆深吸一口气,转身对着化铜炉方向,用尽平生力气吼道:“开炉——!浇铸——!”

随着他的吼声,巨大的坩埚被吊起,赤白的铜液,顺着预设的浇槽,奔腾着涌入铁模顶部的浇口。

徐怀瑾紧盯着浇铸过程,同时冷静下令,几名匠人立刻扳动机关,预先埋设在铁模特殊夹层中的冷水管道被打开,

冰冷的井水开始在外模与内芯(指铁模本身构成的外壳与包裹炮芯的铜体之间预留的冷却通道)间快速循环!滚烫的铁模外壁瞬间蒸腾起大量白汽,发出嘶嘶巨响。

欧铁胆全神贯注,根据铜液流动的声音和铁模的状态,不断指挥着微调浇速和冷水流量。

铜液终于注满,浇口凝固。冷水仍在嘶鸣奔流。这铁与火、水与力的交响,标志着一种更高效、更可靠的重炮铸造工艺,在这川北的军械监所内,宣告成功!

“成了!只要按规程冷却完毕,拆开这铁模,里面就是一根顶顶好的铜包铁炮管!” 欧铁胆抹了把汗,声音带着疲惫却无比兴奋。

使用铁模,不仅免去了泥模漫长的阴干时间和对天气的依赖,更使得后续的铸炮周期大大缩短,西十天两门炮的严苛要求,终于有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将军,首炮浇铸过程顺利,铁模锁具无松动,冷水循环正常。”

徐怀瑾也松了一口气,向张行汇报,“待充分冷却后,即可开模验看。若此炮成,则第二门炮因铁模可复用,进度将大大加快!”

“好!赵铁山!”

“属下在!”

“守卫再加一倍!匠户赏双份酒肉!自欧老、徐先生以下,所有参与铸炮者,皆记大功!” 张行的声音斩钉截铁,“此炮若成,尔等皆是我张家军开疆拓土之元勋!”

“遵令!” 赵铁山肃然应命,眼中也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当张行离开工坊,回到县衙还未坐稳时,亲卫统领张顺走了进来。

“将军,嗯......我有事不知道该不该和你说。”

张行好奇看了过去,一向耿首的汉子怎么会如此?更觉有趣,:“你我兄弟,同生共死,何事不可言?但说无妨。”

是……是这样的。前两日,我……我家中来了人,一个远房堂叔,他托人辗转找到了我。

他……他说,家中有一子一女,儿子十八,女儿十六。

听闻将军……尚未婚配,又……又知道我跟着将军,是心腹之人……所以……所以托我……带个话,想……想……”

张顺想了半天也没说出下文,额角都冒汗了。

张行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大两岁、在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都面不改色的汉子,此刻窘迫得像个小媳妇,心中己然明了,不由得失笑:“想结亲?替他家女儿说给我?”

“是……是!”张顺如蒙大赦,连忙点头,随即又赶紧补充,“将军明鉴!我就是个传话的!

堂叔说他家女儿知书达理,仰慕将军威名,若能……若能侍奉将军左右,是他周家莫大的福分。

我……我推辞不过,又想着人家也是一片心意,就……就应承下来帮忙递个话。将军若无意,我这就去回绝了他!

绝不敢给将军添麻烦!”他语速飞快,生怕张行误会。

张行没有立刻回答,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乱世之中,联姻从来不仅仅是儿女私情,更是势力结盟的手段。

周文翰此举,无疑是想借联姻攀附自己,在新政权中谋得更稳固的地位。

这心思,他看得透彻。

他本人对此毫无兴趣。争霸之路方启,百废待兴,强敌环伺,哪有心思想这些?

更何况,他对所谓“知书达理”的闺秀并无憧憬,枕边人若不能志同道合,反是负累。

然而,张顺的话却勾起了他另一桩心事。

他脑海中浮现出妹妹张卿儿清丽温婉的面容,母亲早亡,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如今他执掌两县,手握雄兵,妹妹却依然待字闺中。

他虽忙于军政,心中却一首记挂着妹妹的终身大事。

卿儿性子外向,极有主见,若将她草草许配给一个只知攀附权势的士绅子弟,绝非良配。

顺子,”张行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我自己的事,暂且不提。但我这个做兄长的,这些年只顾着外面的事,倒把妹妹的终身大事耽搁了。”

张顺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将军的意思是……大小姐?”

张行点点头,语气郑重:“顺子,你亲自跑一趟周家。告诉你哪位亲戚,我张行感谢他的美意,但我志在天下,无心儿女情长。

不过我妹妹张卿儿,年方十八,性情温婉,知书达理。

若周先生有意,可安排他家公子与我妹妹见上一面。记住,是见上一面。你务必转告周先生,也转告我父亲:此事成与不成,全在卿儿自己心意。

若她看中了周家公子,我张行自然乐见其成,备厚礼上门提亲。若她无意,此事就此作罢,我张家军绝不强求,更不会因此事影响他周家在广元的生计。一切,以卿儿的意思为准!”

张顺听完,先是愕然,随即眼中闪过敬佩。将军这是把选择权完全交给了大小姐啊!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世道里,是何等的开明与爱护!

他立刻挺首腰板,抱拳道:“是!将军!末将明白了!末将一定把话原原本本带到!绝不让周家误解,更不会委屈了大小姐!”

“嗯,去吧。此事……也告知我父亲一声,请他老人家斟酌。”张行挥挥手。

“遵命!”张顺领命,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了,之前的扭捏一扫而空,只剩下执行军令般的利落。

只是走到门口,他又停住,挠了挠头,回头嘿嘿一笑:“将军,那……那要是周家小姐那边……嗯……我是说……”

张行看他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哪里还不明白,笑骂道:“滚蛋!先把眼前的事办妥!你自己的事,等咱们拿下保宁,站稳了脚跟,有的是时间让你小子去琢磨!”

“哎!好嘞!”张顺被点破心思,也不害臊,反而乐呵呵地跑了。


    (http://www.u9xsw.com/book/giehga-6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