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字号处玄,天子见瘦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章 字号处玄,天子见瘦金

 

“怎么,羡慕了?”

白云道人拢着衣袖,深邃的视线向前眺望。

头顶高大的松树被冰雪覆盖,冻成一片晶莹的雾凇。

此刻在头顶万千灯火的映衬下,流光溢彩,绚烂一片。

“倒也未曾。”

陈安缓缓摇头,同其并列而立。

眸光瞧着远方闪烁的雷霆,神色平静。

“师傅你也知我性情,对于这世间的功名利禄并无半分追求。”

“唯愿此生能够平静修行,行于漫漫长生路上,得见两旁风景。”

“只不过......”

随着映在眼中的雷霆渐渐隐没,归于安宁。

他的语气当中便似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官家如此信重道士,将一派捧于高天之上,未必是什么好事。”

“千百年来,佛道两家虽说相争相斗,却也相互制衡。”

“往后怕是便要道家一家独大,佛门势微,而若是失了这份制衡,怕是...祸端将生。”

白云道人见没什么热闹好看的了,便也收回目光。

转而将视线落在一旁弟子身上,淡淡道:

“你既然心怀家国,忧心这天下大势。”

“何不顺势而为,努力向上?以你的才学,若肯用心,未必不能成为朝中重臣,届时大权在握,方能施展你心中所想,拨乱反正。”

此话一出,陈安愣了下。

旋而哂笑:

“师傅高看我了。”

“弟子胸无大志,也无那般经世济民的才能。”

上辈子十多年苦读,换来的却是牛马一生。

太苦,也太累。

既然重活一世,又有神通傍身。

陈安便想要换一种活法,不再同他们去卷。

况且距离那般动荡之时所剩不过区区十年时间,便是投身朝堂,又能爬上什么位置?

与其苦哈哈在朝堂里西处受气,不但要受同僚排挤,和投降派、偏安派打擂台。

还要时时提防天子这种猪队友不要做出什么惊天大蠢事。

倒不如安安心心修行,说不得到那时还有转机。

若能修得仙法傍身,一巴掌就把金国大军都拍死,岂不是省事。

再不济,他还有备选方案。

林冲武艺高强,又有人格魅力。

之前只是缺少一个机遇不得舒展,眼下去往北疆,又有自己提前告知未来,足以让其获取军功,统军一方。

再加上有鲁智深这个挖墙脚的,到时候把水浒中品性过人、能力出众的将领人才纷纷挖过去。

他就不信靠着攻灭西夏、镇压方腊的功绩,还不能成势?

而自己在京城里运作一下,结交宦官,为其保驾护航,不使岳飞故事出现,岂不完美?

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才去做。

这里终究不是大宋,历史也终究似是而非。

何况还有他这个变数存在,未来只会更好,不会再差!

“这种以一己之力扛起家国天下的事情,还是交由旁人去作罢,弟子却是没那个本事。”

陈安说的风轻云淡。

白云道人听完,静静的看了他半晌,也笑了。

“也好。”

他点了点头,不再多说此事。

“为师记得,你今年当是二十了吧?可曾取字?”

“再有一月便是生辰,届时就能加冠取字。”

白云道人捋着胡须,笑意越深。

“那老道今日便僭越一回,送你一字可好?”

陈安闻言躬身。

“弟子之幸。”

“你名为‘安’,有安宁、平静之意,正合你那不争不抢的性子。”

“《道德经》有云:‘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你看这‘处玄’二字可好?”

“处,是身处、安处;玄,是玄妙、是道之本。”

“唯愿你日后,能身处尘世而不染尘埃,心安玄妙大道而不移分毫。”

陈安——陈处玄。

口中默念这两个字,陈安心中一片清明。

“多谢师傅赐字。”

师徒二人也不再多看山下的热闹。

转身沿着山路,一同下山。

山野宁静,将外界喧嚣隔绝。

行在路上,陈安心头却又不由自主的想起另外一事。

此时皇宫寿宴,想来也该过半。

却也不知,王普他可曾得偿所愿?

除夕那日道宫法会之后,王普几经犹豫。

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心头那颗想要上进的心,敲开了安竹山庄的大门。

他知道陈安文采出众,当初孙广益便是窃了他一首诗,方才被天子看重,得以出头。

也不多求,只求诗文一篇,可叫自己能在姬明月那里出头便好。

陈安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也念及几分同僚情谊,终究还是应下了。

抄了一首名篇,予他出头。

就也不知道眼下情况怎样。

可眼下就算是成了,又能如何?

不是靠自己真本事得来的东西,最后终归还是要以另外一种方式,还回去的。

一如...当初那个东观同僚。

陈安脑海里,竟是一时有些想不起那个人的名字了。

......

皇城,大内。

灯火通明一片,遍地喜气洋洋。

结束了寿宴的周天子,得了林灵素那番“上帝元子,下凡为君”的说辞。

只觉自己当真是天命所归,气运加身。

精神亢奋之下,全无半分睡意。

兴致勃发,便命人在园林楼阁里备下笔墨,于月下泼墨临帖。

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可一番写罢,看着纸上往日里引以为傲的字迹。

却又总觉得似乎是差了点什么味道,配不上似他这般仙人转世天子的身份。

心中很不满意。

便在此时,余光一瞥。

视线里出现一个小心翼翼候着的身影。

是平日里最得他信赖的大太监,周福。

赵佶的眉头一挑。

“朕不是让你去歇息了么?还愣在这里做什么。”

周大伴闻言,连忙上前几步,身子躬到底:

“回官家的话,奴婢本来是要在外歇息了的。”

“是内书堂的小忠子,感念陛下天恩,特意于今日寿诞之时亲手抄录经文一篇,说要为官家您祈福贺寿。”

“小忠子?哦......”

赵佶想了想,才记起来。

“钱忠是吧,倒也算是个有心的。”

随口应了一句,并未放在心上。

宫里太监那么多,又有几人能简在帝心,被其记住?

寥寥无几罢了。

“既是一片心意,便放在那里吧。”

“是。”

周大伴小心翼翼地将一本装订好的书册,放在了御案之上。

而后便躬着身子,缓缓退去。

可他还没退出两步。

不经意间的一次抬眸。

便看到方才还有几分意兴阑珊的周天子,此刻竟是神情一肃。

一双眸子死死盯着书册封面上的几个大字。

眉头紧锁,神情变幻。

半晌之后。

似也想通了什么一般,竟是忽然仰首间,放声大笑起来。

“朕懂了!朕终于懂了!”

“朕的字,往日里便是缺了这股子‘仙气’啊!”

周天子一把抓起桌上书册。

来回翻看,如获至宝。

头也不抬的对着门外周大伴高声下令:

“去!”

“快去把那小忠子给朕传唤过来——!”


    (http://www.u9xsw.com/book/gfffeh-5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