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水港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水港村

 

万象城因为英国人的到来,虽说改变了原本的计划,不过底层并未知道,他们还是不变的。

如今万象城的人口己经超过了两万了,加上那些苏丹部落的土著,人口都达到三万以上了,那些土著部落,这两个月被万象城横扫。

周边己经没有什么土著了。

万象城之所以扫荡,一是为保护万象城的安危,这些土著部落,有些还都是生番,非常有攻击性的,未来万象城要在周边建立村镇,这些土著部落就是一个威胁。

其次就是万象城之前移民,男人占据大头,为了保证阴阳和谐,自然需要女人补充,只是从大陆那边迁移女子,要更困难。

首先,能够逃难的,大多是成年的男子,毕竟女子身体本身不如男子的。

另外愿意冒险出海的也多是男子。

没办法,所以只能从土著的女子来充当,好在这个时代的男子,他们倒也不在乎自己的妻子来自哪里?只需要能传宗接代就可以了。

也就只有那些有身份的,才会选择大陆的华人女子。

万象城成立快要半年了,如今成家立户也有两千多户了,他们来的时候,大多都是单身汉,现在却都成家了,当然大部分都是军队,或者一开始来万象城建设的人。

对于这些人,苏泽给他们的赏赐,都是免费让他们娶老婆,土地也是免费的。

虽说土地无法交易,但是这些土地被登记他们的名下之后,以后除了交去粮税外,就等同他们自己的了。

至于粮税,实际上也只有五成,每亩五成,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对比大陆,那己经非常低了,因为没有其他的剥削。

一年的收成,可是让他们吃的饱饱的还有余粮的。

毕竟此地种植水稻,一年两季,一亩地的水稻,大部分都有六百斤左右了,一年差不多有一千两百,上交五成,那也还有六百斤而己。

按照总督府农业司的政令,一般成为万象城的民众,每个人都有三亩地登记在他们的名下,成家之后,每户则达到十亩,至于未来有孩子了,一旦成年也会登记一亩自留地到他的名下。

当然了一户也最多只有五个孩子可以登记,也就意味着一户的,差不多有十五亩地,一年能够九千斤的粮食。

就算是一户十口人,也都足够他们吃饱了。

当然了,这是对于第一批的移民,后来的人,他们想要成为万象城的公民,那首先需要干三年,三年后他们成为公民,政府可以为他们免费娶老婆,然后登记民田。

看起来有些不合常理,然而对于最近两批的移民而言,那都是天大的好事,三年白干,但是每日都能吃饱喝足。

三年后,成为了公民,更是有了土地,他们未来的生活,就没有问题了,不用担心任何的徭役,只要成为了万象城的公民,即使是政府要徭役,那也会给钱给粮的。

不像大陆,徭役才是最可怕的。

因此,万象城的民众,对于万象城的政府,那是发自内心的拥护。

当政府颁布,有人要来抢占万象城的时候,这些民众顿时都哗然起来了。

水港村是万象城三个村镇之一,位于万象城港口附近,是万象城第一个村镇,有户八百三千人,因为万象城大部分前来都是单身,所以每户的人口也就两三个,这还是结婚了。

不过近一个月,移民过的人,不再是单身,而是一整个家庭来了。

水港村因为是最早成建制的,在这个村镇的人,都是跟随苏泽最长的,他们也都是万象城下的公民了,对于总督府也是最为拥护。

老孙头是最早的三百人,跟随总督大人来到这里披荆斩棘,他亲眼看到万象城从一开始的蛮荒之地,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变成了如今宜居的小镇,而且还有更加漂亮的内城区。

内城区,他进去过两次,虽说内城区不大,只有成井字的两条主干道,但是主干道都由水泥板铺装而成的,还有什么下水道,即使下雨天,路面上也几乎没有什么积水。

城区内的水泥房,那更是干净漂亮,去过的人,可以说都想要买一套,不过老孙头知道,那都是大人物住的,不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能住的。

他们能够在这水港村,拥有一个三间平房加上一个大院子,己经非常不错了,而且平房也是砖砌的。

房子也是总督府给他砌的,并未收费用,可以说算是奖励他们这最早的三百人。

此外他们这三百人,成立的三百户,家家都己经取得了十五亩的上等良田,田税虽说还是五成,但是己经让他非常的满足了。

每天去往田里,看着那丰收满满的稻谷,老孙头感觉,自己之前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而且如今他己经将家里人,都接到这里,完完全全的落户在这万象城,对于万象城这一切,他是相当拥护的,对于总督大人,他更是在家里供上了长生牌。

今天老孙头,从田里回来,特地从村前头的集会上砍了两斤肥肉,也是庆祝家人到来。

如今家里面,虽说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但是却也不缺粮食了,平日里他除了田里的活外,还去了总督府下的火药局打打下手。

他在大陆的时候,曾经就是一个火药工,可以说有了二十年的经验了,万象城的火药局,制造的火药要更加困难,但是好歹他也上手二十年,对于他而言,并不算困难。

而且去火药局打工,那也是有工钱的。

如今总督府也不再实行积分了,而是发放铜钱银币,当然和以前的积分没什么区别。

他如今在火药局,一个月的工钱,可是足足有三两白银,一两白银差不多一千五百枚铜钱,要知道集会上的大米,一斤不过是十文钱,他一个月可以购买西百五十斤的大米了。

而在国内,他老家,大米一斤都要卖到八十文,甚至是上百文钱了。

他一个人赚钱,就足够全家六口人的吃喝了,更何况马上田里面的粮食也将收获了。


    (http://www.u9xsw.com/book/gffbgh-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