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以后造船厂,就交给你了”
“需要任何东西,你只管跟朱秀才提”
万象城人越来越多了,工匠也有一百多人,当然了船舶局差不多汇聚了西十人,再加上一百多号的壮丁,船舶局下的造船厂,工人也会越来越多。
当然目前,矿场中人应该是最多的,那里面有一千多号奴隶,除了海盗就是土著了。
“总督大人放心,老朽一定会将船坞建设好,并且争取在今年,打造出第一艘军舰”
谢正一脸严肃的保证道。
自家八十口的人,也多亏这位总督大人伸出援手,否则的话,恐怕他们谢家就完蛋了,对方不但想要他们谢家的技术,还想要把他们变成对方家族的奴工,一辈子都为他们打杂。
这如何能让他愿意。
如果单单技术,他也准备妥协给了。
但是结果对方贪得无厌。
好在,如今一家子都离开了旧大陆,来到了南洋。
虽说万象城这里,看起来只是新建设的,和广州府,那是不能相比。
但是自己来此,颇受重视,那船舶局,虽说他没有完全搞懂,但是作为造船厂的一把手,他清楚,自己的权利还是非常大的。
而且重要的是,船舶局中,有不少的技术图纸,谢正曾经也是一名读书人,而且还是秀才,只不过后来无望科举,然后捡起家族的造船技术传承。
对于造船的技术,他是相当的熟练,甚至就算是西洋大帆船,他也有信心造出来。
只是之前,没有那个机遇,只能在广州府,造一些内河船而己。
来到这里,可以接触新的造船知识,他是相当的兴奋。
尤其是蒸汽动力,那蒸汽机他在广州府,倒是听人提起过,但是作为轮船的动力,他还是第一次了解。
当然了,能不能建造成功,他不敢保证,所以他还是打算,先以自己熟练的技术打造,然后慢慢摸索船舶局内的知识。
“谢老,除了船舶局、造船厂以外,我还希望,你能够帮忙建设一座船舶专院,专门是教导造船业的知识技术的”
谢正的一身知识和经验,对于万象城如今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有谢正出现,足以让万象城诞生一座千吨的造船厂了。
即使以谢正的技术,也只能打造五六百吨的军舰,那对于万象城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突破。
要知道在谢正来之前,这边的船坞都不知道该如何动手。
虽说现代技术很高,但是即使苏泽拿过来,一开始都没人能够看得懂,也就谢正以及他的少数家人和一些徒弟可以看看。
“船舶专院?”
谢正迟疑了一下。
“谢老你别误会,我并非是要你家传的技术,我是希望你在指挥造船的时候,剩余的时间,可以教导学生,就和你以前带徒弟一样”
“技术教材,我这边可以提供的”
“另外未来造船厂,我会给你家族三成的股份,当然未来的那座造船厂是造商船的”
苏泽非常重视谢正,在苏泽看来,谢正不仅仅是万象城第一个工程师,还是一位教授,他不是大陆的那些普通工匠,没多少学识的。
本身秀才出身的他,学识方面不差的,造船技术更是家传,而且这些年,他不仅融会贯通,还推陈出新。
本身算是广州府的大拿,只不过因为大陆那边闭关锁国的原因,在科学技术,确实要比西方要落后一些。
不过谢正如今年纪也不过五十,不算太老,有苏泽提供的现代一些技术,以及未来西方过来的一些工匠,到时候,万象城这边,足以建设一座综合的大学了。
苏泽虽说救了谢正一大命,但也却不以此来做要挟,他清楚,唯有利益最为动人心。
造船厂三成的股份,可以让他们谢氏一族,在万象城未来有足够的发展机会。
苏泽不在意士族的发展,因为他清楚,即使是现代世界,是共和时代,也无法阻止这样的门阀势力的存在。
看起来现代没有了世家门阀。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那国外的财团何尝不是世家的一种表现,古代的世家,不就是垄断,垄断知识。
国内也是如此,那些官员,一旦出现一位,往往家族就会得到升迁,和古代实际上没什么区别,唯一可能有区别的就是,现代的高考,给了底层一个跃迁社会的机会。
谢氏一族,要成为万象城士族,也不会影响未来他的政权,他要建立王朝,唯一一点,土地完全掌控在政府的手里。
作为现代人,他非常清楚,土地意味着粮食。
只要保证了粮食,那么就会保证安宁。
所以他就制定了土地政策,无论是赏赐的土地,还是开荒的土地,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都只有租赁权益,没有买卖的权益。
而且上到权贵下到百姓,土地的税务,就只有一个,按每亩来收,任何人都不能逃避。
为此,他还特意组建了一支税务局,这是脱胎于内政和军队的第三制度。
和现代税务局属于内政官不同,他组建的税务局,可以说是属于第三类,不属于文武。
三角形最为稳定。
以后组建朝廷了,税务局那就掌控,天下的税务,足以和文武相抗衡了。
就如同老美的税务局一般。
虽说这个制度算是新创,合不合适,苏泽也不清楚,但是他也愿意尝试。
如果真的能实行下去,那么他在这个时空,也将会铭传千古。
当然这也算是遏制门阀士族的一种手段,至于能不能成功,苏泽不清楚,反正他清楚,至少自己在位的时候,世家门阀不可能有多大的力量。
至于他不在了,再思考似乎也没什么用。
而且他也没想过,自己打造的王朝,能够流传千古。
只要能够对历史有意义,而且能够痛揍一顿野猪皮,那也不枉他来这个时空一趟。
他不是明粉,但是显然对于清朝,没有任何的好感。
毕竟读书学历史的时候,华夏五千年历史,结果背诵最多的也就是那一百多年,而造成这一切的也就是野猪皮王朝。
(http://www.u9xsw.com/book/gffbgh-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