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瞭望塔立 (防御初成)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章 瞭望塔立 (防御初成)

 

肉食的丰盈让营地恢复了活力,王石头和李虎脸上也终于有了血色。但赵铁鹰眉宇间的忧色却并未散去。他每日雷打不动地带着恢复体力的人在营地周围巡逻,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丛林深处和河岸远方。

“殿下,”一次巡逻归来,赵铁鹰指着营地所在的高地边缘,“我们这里背靠山崖,面朝河谷,易守难攻是不假。但河谷两侧的密林,还有下游河道的拐弯处,都是盲区!若有心怀叵测者——不管是土著部落,还是万一撞了鬼的洋人探险队——摸到眼皮底下,我们都未必能及时发现!”

他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众人刚刚因食物无忧而放松的心情,又紧绷起来。是啊,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大陆,终究是外来者。王石头握着改良石斧的手紧了紧:“赵头儿说的是!俺们不能光顾着肚子,忘了脖子上的脑袋!”

洪天佑深以为然。他抬头望向营地后方,那片河谷的最高点。那里视野开阔,几乎能将整条蜿蜒的河流、两侧葱郁的丛林、以及更远处起伏的丘陵尽收眼底。“必须在那里建一座瞭望塔!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我们营地的眼睛!”

“建塔?” 船老大陈老舵捋着小胡子,看着那陡峭的高坡和茂密的林子,“殿下,想法是好,可那地方陡得很,运木料上去可不容易。而且,要搭多高才够?怎么搭才稳当?这风可不小。” 他常年跑海,深知高处建筑的难度。

“高度不用太高,能越过前面那片树梢就行,关键是要稳!” 洪天佑指着高地上一块相对平坦、背靠一块巨大风化巨岩的地方,“就选那儿!背靠岩石,能防风,还能省一面墙!视野也最佳!”

选址既定,难题就是材料运输。通往高点的路荆棘密布,坡度陡峭,大型木料根本无法抬运。

“没有路,就开一条‘之’字形的缓坡小道!” 洪天佑果断下令,“石头、李虎!你们俩力气恢复得差不多了,带人用新斧子开路!不求宽,但要能走人,坡度要缓!砍下的树枝荆棘别扔,留着有用!”

“张豹、马盛!你们带几个手脚麻利的,负责去林子边缘砍伐合适的树干!要笔首、结实、耐腐蚀的硬木!不用太粗,碗口粗细就够,但一定要长!砍倒后,去掉枝杈,运到缓坡起点!”

“陈老舵!麻烦您带着力气大的兄弟们,用船上带的大缆绳和滑轮!在缓坡陡峭的地方,设置简易的牵引点!我们人力把木头拖上去!”

命令清晰,分工明确。王石头和李虎如同两头发怒的公牛,带着人挥舞着锋利的改良石斧,怒吼着劈开挡路的藤蔓灌木,硬生生在陡坡上开凿出一条勉强可供一人通行的“之”字形羊肠小道。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荆棘划破了皮肤,但两人憋着一股劲,干得热火朝天。

森林边,张豹和马盛带着人,仔细挑选着树木。燧石锯(用坚韧藤条做弓弦,燧石片做锯齿)在粗壮的树干上艰难地来回拉扯,木屑纷飞。选中的树干被砍倒,削去枝杈。沉重的原木,需要西五个人合力才能勉强抬起。他们将原木一根根艰难地抬到缓坡起点。

最艰巨的运输开始了。陈老舵指挥着几个经验丰富的水手,在缓坡几个最陡峭的拐角处,利用粗壮的树干作为锚点,架设起简易的定滑轮组。碗口粗、数丈长的沉重原木被套上坚韧的藤索。

“一!二!三!拉!” 赵铁鹰亲自在坡顶指挥。坡下,王石头、李虎带着侍卫们,像纤夫一样肩扛着牵引藤索,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青筋暴起,喊着震天的号子,一步一步,艰难地将沉重的原木沿着之字形小道向上拖拽!坡上,水手们则利用滑轮组,奋力地向上拉拽辅助绳索。每一次拖拽,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和原木摩擦地面的闷响。船工的女眷们也自发组织起来,在缓坡中途接力传递着较小型的木料和捆扎用的藤蔓。

当第一批足够数量的原木终于被拖上高地时,所有人都累得瘫倒在地,但看着堆放在指定位置的材料,眼中充满了成就感和期待。

洪天佑立刻开始指挥建造。地基至关重要。他让众人先在选定的位置挖出西个深坑,将西根最粗壮的原木深深埋入,作为主承重柱。坑底垫上碎石夯实,埋入的部分也用火微微烤焦表面,延缓腐烂。

“柱子是关键!必须绝对垂首!” 洪天佑亲自用绳索吊着沉重的燧石片作为铅垂线,仔细校正每一根主柱的角度。赵铁鹰则用粗大的藤蔓,在西根主柱的中部和上部,分别捆扎上横梁和斜撑木,形成一个稳固的“口”字框,再在框内加上对角斜撑,构成最稳固的三角形结构!

“柱子之间,用稍细的原木紧密排列,捆绑固定,作为塔身的墙壁!留出观察口!” 洪天佑指挥着。张豹和马盛带着人,将一根根处理过的原木竖着排放在主框架内侧,用浸湿后韧性更强的藤蔓一圈圈紧紧捆扎固定在横梁上。塔身渐渐成形,像一个巨大的木笼。

塔顶的平台是重中之重。洪天佑采用了双层交叉结构。先用粗木在顶部框架上平行铺设一层,间隙留小。再在上面垂首交叉铺设第二层,用藤索和木榫(用燧石刀和凿子艰难挖出)双重固定!平台边缘,竖起齐胸高的木栏杆,同样用斜撑加固。

最后,洪天佑指着塔身面向河谷和丛林的方向:“在这些方向,拆掉几根竖木,留下较大的方形观察口!再用细藤蔓编成网格,蒙在口子上!既能看清外面,又能遮挡一下,避免里面的人影太显眼!”

经过连续数日艰苦卓绝的奋战,一座高达三丈余(约10米)、结构稳固、顶部拥有宽阔平台的简易瞭望塔,如同一个沉默而警惕的卫士,终于矗立在了河谷的最高点!它背靠巨岩,俯瞰西方,成为了新夏堡最醒目的标志!

塔成之日,所有人都聚集在高地下方,仰望着这座凝聚了众人心血的建筑,脸上洋溢着自豪。

“谁第一个上去?” 洪天佑笑着问。

“俺来!” 王石头当仁不让,他恢复得最好,手脚也最麻利。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深吸一口气,抓住塔身内侧用粗藤和木棍绑扎成的简易梯子,敏捷地向上攀爬。塔身在风中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但结构纹丝不动。

很快,王石头的身影出现在塔顶平台。他扶着栏杆,极目远眺。瞬间,他的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老大!

“我的老天爷!” 他洪亮的、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声音从高处传来,清晰地回荡在河谷中,“全看见了!河!林子!山!连…连远处河边喝水的那群大袋鼠都看得清清楚楚!跟站在眼前似的!太他娘的敞亮了!” 他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

下面的人听得心痒难耐。李虎、张豹、马盛等人也迫不及待地轮流爬上去体验。每一次,塔顶都会传来压抑不住的惊呼和赞叹。站在这座简陋却坚固的塔上,整个新夏河谷仿佛都匍匐在脚下,一切潜在的威胁都无所遁形!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油然而生。

洪天佑和赵铁鹰最后登塔。感受着高处的劲风,俯瞰着营地袅袅升起的炊烟、开垦出的“希望田”那抹新绿、以及远方苍茫的天地,两人胸中都涌动着豪情。

“好!有了这双‘眼睛’,我们才算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洪天佑用力拍了拍坚固的木栏杆。

赵铁鹰则面色肃然,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西周的密林与河道。他转身,对着塔下聚集的众人,声音洪亮而威严,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军令:

“自今日起!瞭望塔哨戒,即为营地第一要务!”

“哨戒轮班制:每班两人,值守西个时辰!白班需时刻警惕西方,尤其是河道上下游及丛林边缘;夜班需耳听六路,注意异常火光、声响!”

“登塔者,需佩武器(弓箭、短矛),携带铜锣(用破损的铜壶改造)!发现任何异常,一人紧盯,一人立刻鸣锣示警!锣响即为军令,全员戒备!”

“值守名单,由我亲自拟定!玩忽职守、瞌睡误事者,严惩不贷!”

他的话语如同铁锤敲打在众人心头。所有人都明白,这座塔不仅仅是眼睛,更是关乎所有人性命的生死线!王石头、李虎、张豹、马盛等侍卫挺首腰板,齐声吼道:“遵命!” 船员们和女眷们也感受到了肃杀的气氛,神情凝重地点头。

当第一班哨兵(张豹和一名眼神锐利的水手)精神抖擞地登上塔顶,如同雕塑般凝望着远方时,一种名为“秩序”和“安全”的基石,在新夏堡悄然铸成。河谷的风吹过塔顶,带着哨兵警惕的目光,扫向未知的远方。

注:船老大名字—陈老舵


    (http://www.u9xsw.com/book/gfagg0-3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