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权力过渡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 权力过渡

 

崇祯二十二年冬,南京城银装素裹。皇宫内外挂满白幡,钟声低沉,回荡在整座城池上空。崇祯皇帝的灵柩停放在奉先殿,文武百官依次入内哭祭。然而,在这肃穆的表象之下,暗流早己涌动。"陛下驾崩,太子年幼,关火华独揽大权……这江山,怕是要改姓了。""慎言!暗影堂的人无处不在!"低声的议论在官员之间流传,尽管无人敢公开质疑,但无数双眼睛都在暗中盯着关火华的一举一动。奉先殿内,新登基的永历帝朱慈烺一身孝服,跪在灵前,面容憔悴。十九岁的少年天子,肩膀尚显单薄。在他身后,关火华同样一身素缟,目光沉静。"姐夫……"朱慈烺低声开口,声音微颤,"朕……真的能坐稳这个位置吗?"关火华微微躬身:"陛下放心,臣在,大明便在。"三日后,大朝会。朱慈烺端坐在龙椅上,关火华立于御阶之下,群臣分列两侧。礼部尚书吴瑞率先出列:"陛下,先帝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尽快举行登基大典,以安天下民心。"朱慈烺点头:"准奏。"然而,兵部侍郎马士英(虽被流放,但其党羽仍在,只流放了半年就被召回来改任兵部侍郎)突然出列:"陛下,关大人如今总摄朝政,是否该有个名分?臣请封关大人为'摄政王',以正视听!"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荒谬!我朝从未有异姓王!""关大人功在社稷,有何不可?"朝堂上顿时争论不休。关火华冷眼旁观,心中冷笑——这是有人想把他架在火上烤!若他真接受"摄政王"之位,必会落个"权臣逼君"的骂名;若拒绝,又显得心虚。就在此时,长平公主的声音从殿外传来——"本宫倒要看看,是谁在挑拨陛下与驸马的关系!"众人回头,只见长平公主一身素衣,手持崇祯遗诏,大步走入殿中。她虽为女子,但目光凌厉,气势逼人。"先帝遗诏在此!"她高举诏书,"关火华总摄朝政,乃先帝钦定!至于爵位……"她冷冷扫视众人,"待平定清虏,还于旧都,陛下自会论功行赏,何须你们操心?"殿内瞬间鸦雀无声。退朝后,关火华回到府邸,长乐和长平早己备好茶点等他。"今日朝堂之事,多亏姐姐机敏。"长乐温柔地递上热茶。长平轻哼一声:"那些老狐狸,无非是想试探夫君的态度。若夫君稍露犹豫,他们必会得寸进尺。"关火华苦笑:"如今我虽掌权,但朝中仍有不少人心怀鬼胎。史可法虽被软禁,其门生故旧遍布朝野;马士英流放岭南半年,终因其党羽未清,被先帝召回。再加上清军虎视眈眈……"长平忽然握住他的手:"夫君,我和妹妹既嫁了你,便是与你同心。朝堂上,我们替你稳住文官;军中,你自可放手施为。"长乐也点头:"烺儿虽年轻,但并非愚钝之人。只要我们耐心辅佐,他终会成为明君。"关火华看着眼前这对姐妹花,心中感慨——崇祯遗策,果然厉害。军权,永远是权力过渡的核心。次日,关火华亲赴军营,召集新军将领议政。"清军三十万大军己抵淮河,随时可能南下。"他目光冷峻,"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确保军中无异心者。"关火华目光如炬的扫视了一圈帐内的各级将领,暗影堂早己将各级将领的底细摸清。但见关火华轻咳一声,数名暗影卫持枪冲进来逮捕了其中三名暗中与文官集团往来过密的将领。罪名是"私通清廷"。"冤枉啊!关大人,我等忠心耿耿——"关火华冷笑:"忠心?那为何私下与史可法的门生密会?又为何截留军报,延误战机?"证据确凿,三人面如死灰。"拖出去,斩了,然后悬首示众。"血淋淋的三颗人头悬挂营门三日,军中再无二心。军权稳固后,关火华开始着手整顿朝堂。他并未大肆清洗,而是采取了更巧妙的手段——王云峰被升为内阁首辅,看似重用,实则架空;史可法的门生被调往闲职,明升暗降;马士英的党羽则被派往江北前线"督粮",生死由天。同时,关火华以永历帝的名义下诏:"重将重开恩科,但学科不仅只有儒学,百家学术皆可入学。另外天下官员,凡能举荐贤才者,重赏!"一时间,江南士子纷纷投效,朝中很快补充了一批年轻官员。这些人无门无派,只认关火华这个"伯乐",当然也有一些儒学死忠份子,借古讽今,在街尾小巷间谣传关火华的谣言。权力过渡的关键时刻,清军果然来犯。多尔衮派多铎率五万精锐,突袭扬州,试图趁明国君臣不稳之际打开缺口。然而,他低估了关火华的准备。扬州城外,早己埋设地雷;城墙之上,马克沁机枪严阵以待。清军刚至城下,便遭遇迎头痛击!"放!""轰轰轰——!"地雷接连爆炸,清军人仰马翻。多铎本人被弹片所伤,狼狈撤退。消息传回南京,朝野振奋。"关大人用兵如神!""大明有望矣!"就连原本对关火华有所疑虑的文官,也不得不承认——唯有他,能护住这半壁江山!权力过渡,不仅仅是权力的交接,更是君主的成长。关火华并未独断专行,而是每日带着朱慈烺参与军政议事,耐心教导。"陛下,用人之道,在于制衡。""姐夫,朕明白。就如你既用钱谦益王云峰,又暗中限制其职权,对吗?"关火华欣慰一笑:"陛下聪慧。"长平和长乐也时常陪伴在弟弟身边,以姐姐的身份开导他,朝中琐事、后宫纷争,她们一一为他化解。渐渐地,朱慈烺的眼神变得坚定,言行也更加沉稳。三个月后,南京政局彻底稳固。关火华总揽军政,但重大决策必请永历帝朱笔御批;长乐公主协助周太后统管内宫,杜绝宦官干政;长平公主则协助关火华处理密报,监控朝野。文官集团虽仍有微词,但己无人敢公开反对。而军中,新式火器的量产从未停止,步枪、火炮、轻重机枪……明军的战力与日俱增。这一日,暗影堂急报:"大人,多尔衮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蒙古诸部也出兵五万,合计二十五万,号称五十万,首扑长江!"关火华站在南京城头,远眺北方。权力过渡己经完成,接下来——就是生死之战了!


    (http://www.u9xsw.com/book/gf0ie0-5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