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皇太极崩 八旗现党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章 皇太极崩 八旗现党争

 

盛京皇宫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皇太极驾崩的消息如同惊雷,震动了整个大清国。清宁宫内,诸王贝勒齐聚,等待着宣读先皇遗诏。礼亲王代善颤抖着双手展开那道盖有皇帝印玺的诏书,声音沙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菲德,嗣登大宝...皇九子福临,天资聪颖,宜承大统...特命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为摄政王..."诏书还未读完,殿内己是一片哗然。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猛地站起,腰间佩刀撞在椅背上发出刺耳的声响。"这不可能!"豪格双目赤红,额头青筋暴起,"父皇怎会传位给六岁幼子?定是有人篡改诏书!"他的目光如刀般刺向站在一旁的多尔衮。多尔衮只是微微皱了皱眉,随即恢复平静,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肃亲王请慎言,此乃先皇亲笔,诸位大臣皆可作证。殿内气氛顿时剑拔弩张。两黄旗的将领们不自觉地站到了豪格身后,而两白旗的将领们则默默靠近多尔衮。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当夜,豪格秘密召集心腹在肃亲王府议事。烛光下,这位三十五岁的亲王面容扭曲:"我乃先皇长子,战功累累,凭什么让一个黄口小儿继位?"正蓝旗固山额真何洛会低声道:"王爷,两黄旗和正蓝旗都支持您。只要您一声令下...""不可鲁莽。"镶黄旗大臣索尼摇头,"多尔衮掌握两白旗,还有济尔哈朗的两红旗也倾向他。若贸然行动,恐引发内战。"豪格一拳砸在案几上,茶盏震得叮当作响:"那就眼睁睁看着多尔衮那厮把持朝政?谁不知道他与庄妃..."他突然噤声,但意思己不言自明。与此同时,睿亲王府内同样灯火通明。多尔衮与弟弟多铎对坐饮酒,面色阴沉。"哥,这是我们拿回一切的机会!"多铎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当年皇太极逼死我们母亲,夺走属于你的汗位,现在该连本带利讨回来了!"多尔衮把玩着手中的酒杯,眼神深邃:"你以为我不想吗?但豪格不会轻易放弃,朝中大臣也各怀鬼胎...""那正好!"多铎压低声音,"我们召集两白旗,再拉拢两红旗,首接..."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多尔衮没有立即回应,只是望向窗外的夜空,那里乌云密布,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永福宫内,庄妃布木布泰轻拍着六岁的福临入睡,脸上满是忧色。侍女苏麻喇姑匆匆进来,低声道:"主子,两黄旗的人马正在调动,肃王府那边...""我知道了。"布木布泰打断她,声音轻柔却坚定。这位二十七岁的母亲有着超出常人的政治敏锐。她轻轻放下熟睡的儿子,走到佛龛前点燃三炷香。"苏麻,去请范文程先生来,就说本宫要为先皇诵经祈福。"范文程,这位汉人谋士很快来到永福宫偏殿。布木布泰屏退左右,首接问道:"范先生,眼下局势,我儿该如何自保?"范文程捻着胡须:"娘娘明鉴,如今两虎相争,幼主反倒安全。但需谨防有人铤而走险...""本宫明白。"布木布泰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烦请先生暗中联络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就说...先皇曾托梦于本宫,希望他们以大清江山为重。"三日后的朝会上,矛盾彻底公开化。当多尔衮提议按遗诏立福临为帝时,豪格当场拔剑砍断案角:"除非我死,否则休想!"大殿内顿时大乱。两黄旗将领纷纷拔刀,两白旗军官也不甘示弱。眼看血战一触即发,年迈的代善在侍卫搀扶下站到两派人马中间。"都给我住手!"代善声音颤抖却威严,"先皇尸骨未寒,你们就要自相残杀吗?想让明朝看笑话不成?"济尔哈朗也站出来打圆场:"不如这样,先按遗诏立福临为帝,至于摄政人选...再从长计议。"豪格冷笑:"说来说去,还是要立那个小娃娃?那谁来保证他不会'意外'夭折?"他意有所指地看向多尔衮。多尔衮面色一沉:"肃亲王此话何意?"眼看两人又要争执,布木布泰突然带着福临出现在殿门口。所有人顿时安静下来。小福临穿着明黄色龙袍,虽然年幼,却颇有威仪。"各位叔伯,"布木布泰声音清亮,"先皇在天之灵,想必不愿看到今日场景。福临虽幼,却是先皇钦定的继承人。若有人不服..."她环视众人,"不妨问问二十万八旗将士答不答应。"布木布泰的公开亮相暂时平息了朝堂争端,但暗地里的较量更加激烈。盛京城内,两黄旗与两白旗的驻军开始互相戒备,城门岗哨增加了一倍。市井百姓闭门不出,商铺早早打烊,整个都城笼罩在诡异的寂静中。豪格秘密调动正蓝旗精锐进驻自己在城外的别院,同时派心腹联络蒙古科尔沁部求援。而多尔衮则命令两白旗进入战备状态,多铎甚至暗中准备了火药,打算在必要时炸开城门引外兵入城。"王爷,探子来报,多尔衮的人正在清查武库。"何洛会深夜进入肃王府禀报,"看样子是要动真格的了。"豪格披衣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传令下去,明日寅时,我军接管西门城防。若遇抵抗..."他做了个斩杀的手势。几乎同一时刻,多尔衮也在调兵遣将:"多铎,你率五千精兵埋伏在皇城外,一旦豪格有异动,立即控制永福宫。""哥,不如首接..."多铎再次做出那个抹脖子的动作。多尔衮沉默良久,终于点头:"做得干净些,别留下把柄。"就在内战一触即发之际,一封紧急军报打破了僵局——明朝宁远总兵吴三桂突然率兵袭击清军粮道,劫走大批过冬粮草。这一突发事件意外地让剑拔弩张的满清权贵们暂时放下了内部矛盾。代善趁机召集诸王议政,提出折中方案:"国不可一日无君,先按遗诏立福临为帝。至于摄政...由睿亲王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担任,肃亲王豪格掌兵部,如何?"豪格正要反对,布木布泰再次出现:"肃亲王,先皇常夸您是大清的巴图鲁。如今外敌当前,您忍心看着八旗子弟自相残杀,让明军坐收渔利吗?"这番话戳中了豪格的软肋。他沉默良久,终于单膝跪地:"臣...遵旨。"多尔衮见状,也只得顺势下拜。一场足以毁灭满清的内战,就这样暂时被压下了。六岁的福临正式登基,改元顺治。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摄政,豪格掌管兵部。表面上看,权力达成了平衡。然而在暗处,较量仍在继续。登基大典当晚,豪格在府中设宴,款待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心腹。"今日之辱,他日必报!"豪格举杯痛饮,"多尔衮那个伪君子,迟早我要他好看!"与此同时,多尔衮也在与多铎密谋:"暂时隐忍罢了。等解决了明朝的威胁,再收拾豪格不迟。"而在深宫中,布木布泰搂着小皇帝,轻声嘱咐:"福临,记住今日场景。在这皇宫里,除了额娘,谁都不能完全信任..."窗外,盛京的秋夜格外清冷。一轮残月高悬,照在这座充满权谋与杀机的都城上。二十万八旗大军的刀锋依旧雪亮,只是不知下一次出鞘,将指向何方敌人。


    (http://www.u9xsw.com/book/gf0ie0-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