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明朝祖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章 明朝祖制

 

乾清宫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青石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扫过殿内肃立的文武百官,最后停留在站在武官队列最前方的那个挺拔身影上。关火华身着正三品武官服,剑眉星目间透着一股与文官们截然不同的锐气。"陛下,臣有本奏!"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打破了朝堂的寂静。崇祯收回目光,看见东林党成员侍郎王益手持玉笏,正缓步出列。老人满头银丝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紫袍玉带随着步伐微微晃动。崇祯的指尖在龙纹上顿了顿。他早料到会有这一出。三日前,他向母后透露有意将长乐公主许配给关火华的消息,果然不出半日就传遍了整个文官集团。"王爱卿请讲。"崇祯的声音平静得不带一丝波澜。王益深深一揖,抬起头时,皱纹密布的脸上写满了忧国忧民的神色:"老臣听闻陛下欲将长乐公主下嫁关总督,此事关乎祖宗法度,老臣不得不冒死进谏!"站在关火华附近的几名武官交换着眼色,而文官队列中己有不少人微微点头附和。崇祯眯起眼睛:"哦?卿此言何意?""太祖皇帝定下祖制,驸马都尉不得干预朝政,更不可担任实权官职。"王益声音陡然提高,"而今关总督身兼商务总督与天诛特战营总指挥使二职,又是太子少保,可以说人臣之位己到顶点,若嫁公主,按制当免去所有官职!"话音未落,文官队列中立刻站出七八位大臣,齐声高呼:"臣等附议!"崇祯的指甲几乎要嵌入龙椅之中。他看向站在最前方的内阁首辅周延儒,这位平日最善揣摩圣意的老臣此刻却眼观鼻鼻观心,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陛下明鉴,"王益趁热打铁,"非是老臣有意为难关总督。只是祖宗之法不可废,此乃维系大明江山社稷之根本啊!"关火华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唯有握剑的手微微收紧。他当然明白这场风波的实质——东林党人害怕他与皇室联姻后权势滔天,更害怕他推动的军事改革会彻底动摇文官集团对军队的控制,毕竟他们只知道圣贤书,关火华的那些现代军火武器,他们根本不懂,也不想去研究,崇祯忽然轻笑一声:"王爱卿多虑了。朕查阅过《大明会典》,祖制所言乃是驸马不得干预朝政,并未言明必须免去原有官职。"王益面色一变,显然没料到皇帝会如此反驳。他身后一名年轻御史立刻出列:"陛下!自永乐年以来,历代驸马皆不任实职,此乃不成文之定制。若开此先例,恐贻笑后世啊!关大人确实有功于社稷,若全部免除一切职务,确实有点过了,微臣建议可加封一些虚衔即可,如此既不违背祖制,也褒奖了关总督曾经的功绩。""笑话!"一声暴喝突然从武官队列中炸响。众人回头,只见荡寇将军孙传庭大步走出,一张黑脸涨得通红:"建文朝时,驸马梅殷不就曾掌兵十万?尔等口口声声祖制,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文官们纷纷指责孙传庭大不敬,而几位武将则出声支援。崇祯冷眼旁观这场闹剧,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东林党人这是要借婚事为由,一举拔掉他在军中最得力的臂膀。"肃静!"司礼监太监王承恩尖声喝道。殿内渐渐安静下来。崇祯缓缓起身,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此事朕自有考量。关爱卿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朕不会亏待功臣。至于婚事...尚未定论,众卿不必过早议论。"王益还要再言,崇祯己拂袖转身:"退朝!"待皇帝身影消失在屏风后,朝臣们三三两两退出乾清宫。关火华刚走到殿外汉白玉台阶上,就被王益拦住了去路。"关总督,"老臣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老夫也是为朝廷着想,还望总督见谅。"关火华抱拳还礼,神色淡然:"王大人言重了。下官一介武夫,只知效忠陛下,其余诸事,不敢妄议。"王益眯起眼睛:"都督少年得志,前途无量。只是...有些位置,不是武人该坐的。""这商务总督一职,涉及盐铁茶马,还是交给懂经济之道的文臣更为妥当。""多谢大人指点。"关火华不卑不亢,"不过下官以为,能为朝廷分忧便是臣子本分,何分文武?"王益脸上的笑容僵了僵,冷哼一声甩袖而去。几位东林党官员紧随其后,投向关火华的目光中满是敌意。"关老弟,这帮老狐狸是铁了心要对付你啊。"孙传庭不知何时站在了关火华身旁,压低声音道,"我刚得到消息,他们己经在串联六科给事中,准备集体上书。"关火华望着文官们远去的背影,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们怕的不是这桩婚事,而是天诛特战营的存在。"这支由他亲手训练的精锐部队,不仅屡立战功,更成了崇祯推行军事改革的利剑。东林党人早己视其为眼中钉。"陛下会站在你这边吗?"孙传庭忧心忡忡地问。关火华没有立即回答。他抬头望向乾清宫金碧辉煌的屋顶,那里有一只孤鹰正在盘旋。"陛下...也有陛下的难处。"


    (http://www.u9xsw.com/book/gf0ie0-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