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陇右屯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章 陇右屯田

 

青龙七年春,狄道城的残雪尚未化尽,三万蜀地移民的队伍己沿着祁山道蜿蜒而来。嬴政身着粗麻短衣,站在陇西郡府衙的望楼上,看着移民队伍中的妇孺裹着蜀锦头巾,与羌人向导用手势交流。身旁的将作大匠李丰展开竹简,上面用朱砂标注着 "秦式屯田制" 的细则:"每屯五十户,授田百顷,屯田兵十人设屯长......"

"告诉移民," 嬴政指向远处的枹罕草原,"每户除公田外,私田可种蜀地带来的稻种。" 他接过李丰递来的坎儿井图纸,"先挖试验井,就在狄道城外十里,让羌人看看,蜀地的 ' 地下河 ' 如何灌溉戈壁。"

三日前,首批抵达的蜀地工匠己在狄道城外破土。他们用罗盘定位,将蜀地的 "井渠法" 与当地地貌结合,先挖首井深达二十丈,再以斜渠连通,形成地下灌溉网。羌人首领滇零带着族人围观,看着工匠们用青铜辘轳吊起泥土,不禁抚摸着胡须:"汉人的井,能长到地下?"

"滇零大王," 负责水利的校尉张嶷递过一碗蜀地茶汤,"此井名叫 ' 坎儿井 ',夏天不枯竭,冬天不结冰。" 他指向远处的移民点,"等水渠通到你们的牧场,牛羊也能喝上活水。"

滇零接过茶碗,盯着碗底的玄鸟纹:"汉帝说,屯田户可以用粮食换我们的战马?"

"不仅换马," 嬴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还换你们的青稞、皮毛。" 他展开军市规划图,"下月就在狄道设市,屯田户用蜀锦、铁器换羌货,由汉军护卫,分文不收税。"

滇零看着地图上用朱砂圈出的 "军市",又看看移民们正在搭建的 "干栏式" 房屋 —— 这种底层养畜、上层住人的建筑,比羌人的毡帐更适合定居。他忽然想起司闻曹细作的话:"汉帝要的不是土地,是让羌汉百姓都有饭吃。"

与此同时,狄道城南的屯田区己初具规模。李丰按照 "井" 字形划分耕地,每块百亩的方田之间挖有灌溉渠,渠壁用夯土加固,防止渗漏。移民们挥着蜀地带来的铁犁,将戈壁荒滩翻出黑土,惊起无数沙鼠。

"大人," 一位老农夫捧着土块跪地,"这地看着贫瘠,能长稻子吗?"

嬴政接过土块,用手指碾碎:"当年秦将蒙恬在河套屯田,也是这种土。" 他指向远处的坎儿井工地,"等渠水一来,别说稻子,桑麻都能长。" 他忽然想起什么,"告诉各屯,每亩地先撒蜀地的苜蓿种,养肥土地。"

三月惊蛰,坎儿井的主渠贯通,清冽的地下水顺着斜渠流入灌溉渠。当第一股水流冲进干涸的耕地,移民们欢呼着跪拜,羌人滇零的部众也赶来观看,有人甚至跳进渠水感受水温。

"滇零大王请看," 张嶷指着渠边的刻度石,"水位高低一目了然,不会淹没牧场。" 他递给滇零一枚青铜水牌,"凭此牌可随时来渠口取水,汉军屯长不敢阻拦。"

滇零着水牌上的玄鸟纹,忽然下令:"族人听着,帮汉人挖渠,换铁器!" 羌人纷纷拿起汉营提供的铁镐,在渠边开出支渠,将水引向自己的牧场。

屯田区的粮食长势喜人,蜀地的 "占城稻" 在渠水灌溉下,青苗比羌人的青稞高半个头。嬴政命人在各屯设立 "禾仓",由屯田兵看守,同时推行 "计亩授爵":开垦十亩者赐 "公士",二十亩者 "上造",爵位可世袭。

"陛下," 李丰捧着账本禀报,"三个月来,己开垦荒地三万顷,粮食自给率达六成。" 他指向地图上的军市,"羌人用战马换走五千匹蜀锦,我们得了三千匹河曲马。"

嬴政点头,目光落在账本末尾的 "隐患" 栏:"曹魏的游骑骚扰过三次,杀死五名屯田民。" 他抽出佩剑,在地图的 "临洮" 处画圈,"让张嶷带三千屯田兵,在临洮筑城,既是屯垦,也是哨卡。"

西月谷雨,临洮新城奠基。嬴政亲自夯下第一筐土,看着屯田兵与羌人混编劳作,前者教后者筑城术,后者教前者放牧法。滇零的儿子滇良带着马群前来,用十匹良马换得十具蹶张弩:"汉帝若给我们弩,我们帮守临洮。"

消息传到长安,诸葛亮抚掌赞叹:"陛下这招 ' 耕战西扩 ',既固边疆,又得羌心。" 他指着陇右的粮道,"现在从狄道到陈仓,粮草运输只需五日,比从前快了三倍。"

嬴政却指着地图上的 "金城":"告诉李丰,下一阶段,在金城开凿更大的坎儿井,把湟水流域的荒地都变成良田。" 他想起秦代的 "郑国渠","陇右的粮食,不仅要供汉军,还要卖给西域诸国,换他们的玉料、良马。"

五月芒种,首批从陇右运往陈仓的粮草启程。三百辆 "木牛流马" 载着新收的粟米,在屯田兵护送下穿过祁山道。嬴政站在狄道城头,看着车队消失在山谷,对身旁的滇零说:"等秋天,用这些粮食换你的汗血马,如何?"

滇零望着屯田区里忙碌的人群,又看看自己族人新换的铁器农具,忽然单膝跪地:"滇零愿率部归附,为汉帝牧马。" 他身后的羌人纷纷效仿,手中的玄鸟纹水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嬴政扶起滇零,将一枚刻着 "羌汉和亲" 的玉符挂在他颈间:"从今往后,陇右的土地,羌汉百姓一起种;陇右的敌人,羌汉士兵一起打。" 他知道,当坎儿井的水流淌过戈壁,当屯田民的炊烟与羌人的牧火相望,这片土地便不再是边陲,而是大汉西进的基石。

是夜,嬴政在狄道官署绘制新的屯田图,李丰送来急报:"陛下,司马懿率五万大军出雍凉,首扑临洮!"

"来得正好," 嬴政用笔尖敲着地图上的 "临洮新城","告诉张嶷,把屯田兵撤入城内,让司马懿看看,我们的屯田区,既是粮仓,也是堡垒。" 他望向窗外,坎儿井的渠水在月光下如银链般闪烁,"陇右的麦子熟了,也该让曹魏尝尝,什么叫耕战之利。"

司马懿的大军抵达临洮时,看到的是一座坚固的新城,城头插着玄鸟旗,城外的麦田里空无一人。他下令攻城,却发现城墙用夯土混合糯米汁筑成,投石机砸上去只留浅坑。更让他震惊的是,城中突然射出的蹶张弩,箭镞竟是用羌人提供的精铁打造。

"大都督," 副将指着城外的麦田,"汉兵把麦子都割了,连草根都刨了!"

司马懿望着光秃秃的田野,又看看士兵们饥饿的面孔,忽然明白,嬴政的屯田制,不仅是屯垦荒地,更是坚壁清野。他下令撤军,却在祁山道遭到张嶷的屯田兵伏击 —— 这些士兵白天是农夫,晚上是战士,熟悉地形如同自家后院。

当司马懿狼狈退回雍凉,嬴政正在陇右的军市上与滇零交易。他用蜀锦换得千匹战马,看着羌人用换来的铁器开垦新的耕地,忽然对诸葛亮笑道:"相父,当年始皇帝北击匈奴,靠的是河套屯田。如今朕西扩陇右,也要让这片土地,成为横扫中原的根基。"

陇右的屯田仍在继续,坎儿井的网络如毛细血管般蔓延,将戈壁变成良田。当秋风掠过狄道城头,新收的粮食堆满禾仓,屯田兵们在禾仓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和爵位,而羌人的牧群,也在汉军的保护下日益壮大。

嬴政站在临洮新城的最高处,望着东方的中原大地。他知道,陇右的耕战西扩只是开始,当这里的粮食和战马源源不断输往前线,当羌汉百姓真正融为一体,他的玄鸟旗,终将插在许昌、洛阳的城头,重现大秦的辉煌。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