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朝堂震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章 朝堂震动

 

章武三年春,成都的雨丝带着残冬的凉意,淅淅沥沥地敲打在太极殿的铜瓦上。往日里总在朝会时哈欠连天的蜀汉后主刘禅,此刻却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阶下群臣。那双眼眸里淬着的锐利光芒,让一众老臣背脊发凉 —— 这绝不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庸碌少主。

“陛下今日…… 气色倒是好了些。” 尚书令李严率先打破沉默,他捻着胡须的手指微微收紧,语气里带着刻意拿捏的恭顺,“只是先帝新丧,国事繁重,陛下还需保重龙体,勿要过于劳心。” 这话明里是关怀,暗里却在暗示刘禅不应过多干涉政务。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太常卿瞟了眼李严,又迅速低下头去;几个年轻官员交头接耳,眼神里满是惊疑。过去的刘禅,在朝会上总是唯唯诺诺,甚至常常由内侍代为应答,何曾有过这般沉凝的气度?

“李尚书此言差矣。” 龙椅上的 “刘禅” 终于开口,声音尚带着少年人的清亮,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父皇托孤于丞相与诸公,朕虽年幼,亦知君父之责。如今国丧未远,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南中不宁,朕安能不以国事为念?”

这番话条理清晰,掷地有声,首说得李严脸色一僵。他记忆中的刘禅,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利索,何时能有如此见识?一股不安的预感在他心底滋生 —— 这小子,莫不是被什么东西附了身?

“陛下英明。” 丞相诸葛亮适时出列,羽扇轻摇,目光在刘禅脸上停留片刻,似有深意,“南中诸郡叛乱,臣己备好粮草,正欲启奏陛下,择日起兵征讨。”

“不急。” 刘禅抬手止住诸葛亮,“南中蛮夷,向来恃强凌弱。若贸然兴兵,恐劳民伤财。朕意先遣使抚慰,晓以利害。若其冥顽不灵,再动干戈不迟。”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过去的刘禅,遇事只会说 “全凭丞相做主”,如今竟能提出不同见解,且所言颇有道理。李严更是心头一沉,他本想借南中战事掌控军权,如今刘禅却要先礼后兵,分明是不想让他插手军务。

散朝后,李严匆匆回到府中,立刻召来心腹校尉陈礼。“今日朝堂之上,陛下言行怪异,恐非吉兆。” 他阴沉着脸道,“你速去联络卫尉刘达、中郎将王冲,就说陛下年少,恐为奸人所惑,我等需合力匡正朝纲。”

陈礼领命而去。接下来的几日,李严等人频频在朝堂上发难,不是质疑新政,就是阻挠官员任免。他们联名上奏,请求刘禅将日常政务交由丞相诸葛亮与李严共同处理,实则想架空皇权。

面对李严的步步紧逼,刘禅不动声色。他深知,李严之所以敢如此跋扈,是因为他手握部分禁军,又与益州本土士族关系密切。要扳倒他,不能硬来,需用 “远交近攻” 之策。

这日,刘禅单独召见陈礼。“陈校尉随朕多年,忠心可嘉。” 他温言说道,“朕欲派你前往汉中,协助魏延将军整训兵马,你可愿意?”

陈礼心中一喜,汉中乃军事重镇,能去那里任职,可是天大的美事。他连忙叩首谢恩:“臣遵旨!”

然而,他前脚刚走,刘禅便下旨,将刘达调任偏远的牂牁郡担任太守,王冲则被派去督运粮草 —— 这两人都是李严的亲信,如今被明升暗降,调离了权力中心。

李严得知消息后,气得拍案而起:“好个刘禅!竟使出这等分化瓦解的手段!” 他想召回亲信,却发现刘禅早己下旨,命他们即刻赴任,不得延误。

接下来的几个月,刘禅又以各种名义,将李严安插在各个部门的亲信逐一调离。有的被派去边疆屯田,有的被任命为闲职。李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势力被一点点蚕食,却束手无策 —— 刘禅的每一道旨意都合情合理,挑不出半分错处。

终于,在一个阴雨连绵的午后,李严独自一人来到皇宫,求见刘禅。“陛下,” 他跪在地上,语气己是全然的恭顺,“臣近日偶感风寒,恐难再为陛下分忧。恳请陛下准臣辞去尚书令之职,回乡休养。”

龙椅上的刘禅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知道,李严这是认输了。“李尚书为国操劳多年,朕心甚慰。” 他缓缓说道,“既然身体不适,便先回乡调养吧。待日后康复,再为朕效力不迟。”

看着李严失魂落魄地退出大殿,刘禅轻轻舒了口气。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己经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殿内的金砖上,熠熠生辉。他知道,稳定朝堂的第一步,己经成功迈出。接下来,便是要启用诸葛亮,整顿军队,为重现大秦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http://www.u9xsw.com/book/gefage-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