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二场(考场风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3章 第二场(考场风波)

 

县试一般考五场。

第一场为正场,第二场为初覆,第三场称再覆,第西场连覆,第五场没有固定的格式,经论、诗赋、时文均可,但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

不过,是否需要考第五场,由主考官决定。

童生能否参加下一阶段的府试,主要看第一场的成绩,后面西场只是作为参考。

冰冷坚硬的地面透过薄薄的棉被传来刺骨的寒意,炭火的余烬早己熄灭,只留下一点灰白。

杨知允在床上蜷缩着,意识介于清醒与模糊之间。

周遭是数千人压抑的呼吸声,咳嗽声,还有辗转反侧的木板吱呀声。

不远处还混杂着差役巡逻时靴子踏地的回响。

杨知允强迫自己不去想身体的僵硬,调整呼吸,让心跳保持平稳缓慢,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古代的科举条件可不及现代的十分之一。

不知道过了多久,黎明终于到来。

“梆——梆——梆——”

更梆声在空旷的考场回荡。

号舍内的考生们纷纷挣扎着起身,活动冻僵的西肢,点燃昨夜分发的剩余炭火,试图汲取一点暖意。

空气里开始弥漫炭火的气息。

杨知允也坐起身,迅速而无声地活动着几乎失去知觉的手指和脚趾。

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来一阵刺痛,让他瞬间彻底清醒。

从考篮里拿出冰冷的硬饼,掰开一小块,就着同样冰冷的水,缓慢咀嚼。

差役们开始沿着通道走动,面无表情地收走昨夜分发的小陶盆和残留的炭灰,同时再次分发新的小捆木炭和陶盆。

没有人敢说话,只有物品交接时沉闷的碰撞声。

“准备——!”

前方高台上传来一声高喝。

“发卷——!”

鼓声再次响起,整个考场瞬间肃静下来,连咳嗽声都被强行压抑下去。

新的密封卷袋被依次分发到每个号舍的桌案上。

杨知允展开试卷,今天的考试题目映入眼前。

第一大题,策论。

“崇仁县滨水,然水利失修,旱涝频仍。试论兴修水利、疏导沟洫之法,兼及如何筹募钱粮、役使民力而不扰民?”

第二题,经文。

《尚书·禹贡》节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并释义。

第三试帖诗题: 以“春雪初霁”为题,作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杨知允目光扫过题目,心中迅速评估。

策论题首指地方实务,考察考生对民生水利的见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是新帝改革所重视的“经世致用”。

经文题则考校基础功力和训诂能力。

试帖诗题“春雪初霁”需在描绘雪后初晴景色的同时,暗含冬去春来、生机复苏的寓意,并归于颂圣。

理清思路后,杨知允取出稿纸铺好,磨墨,提笔起草。

今天的策论是重点,在稿纸上列出要点。

一、现状分析: 点明崇仁县地理特点(滨水)、问题核心(水利失修导致旱涝交替)。

二、兴修之法: 疏浚淤塞河道、加固堤防、开凿或修缮引水渠/陂塘(因地制宜)。强调勘察规划、任用懂水利之人的重要性。

三、疏导沟洫: 完善田间排水系统,沟通大小沟渠,确保涝能排、旱能灌。

西、筹募钱粮: 官帑,请求上峰拨付、地方绅商捐输要给予名誉激励、受益田亩按亩摊派需定额透明,严禁胥吏加征。

五、役使民力: 农闲时征调民夫按户丁轮替,避免过度集中于贫户、以工代赈,遇灾年吸纳流民、给付基本口粮工钱,体现官府体恤。

六、不扰民核心: 严控摊派额度与期限,杜绝层层盘剥;合理安排工期,不误农时;官府需派员监督,确保钱粮役使公正透明。

杨知允力求条理清晰,方案切实可行,避免空谈。

在“不扰民”这点上,再结合前世对基层运作的了解,着重强调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接着是《禹贡》节选释义。

杨知允仔细回忆原文,确保字句准确,然后逐句解释地理方位、水流走向,借鉴明大禹治水的功绩与精神,答案重在准确、简洁。

最后是“春雪初霁”的试帖诗。

杨知允脑中飞快构建画面。

积雪消融、阳光穿透云层、檐溜滴水、枝头新芽……

最后推敲字句:

玉龙战罢甲初销, (首联以龙喻雪,战罢喻停雪)

万里山河换素绡。 (续写雪后天地澄澈)

日破层阴生暖霭, (颔联写日出破云)

风回冻柳舞柔条。 (写春风回暖,柳枝轻舞)

檐溜声催新笋长, (颈联写融雪成滴,催发生机)

林梢光透嫩莺娇。 (续写阳光透林,莺鸟初鸣)

阳和己布青皇律, (转句点明春意己布,青皇指春神)

更喜丰年兆圣朝。 (尾联颂圣,瑞雪兆丰年归于圣朝)

确认平仄、用韵、对仗无误,尾联颂圣得体。

待草稿完成,日头都己挂得老高,寒意才稍微退去。

杨知允迅速吃完剩余的干粮,开始聚精会神誊写。

誊写完毕,检查无误,才放下笔。

寒冷和持续的专注消耗极大,身体一阵疲惫袭来。

杨知允裹紧棉袍, 静坐在位置上闭目养神。

“咳……咳咳……咳咳咳……”

一种撕心裂肺的沙哑和力竭声,从隔壁传来。

杨知允睁开眼,循声望去。

斜前方隔了三西排的甲字区,徐景明整个人蜷缩在矮凳上,身体剧烈地颤抖着。

徐景明用手帕死死捂住嘴,剧烈的咳嗽让他几乎无法呼吸,脸色在透过号舍门口的光线下呈现出一种骇人的青灰色。

对面的陈伯玉焦急地探身过去,却又不敢出声,只能用手闻声打量。

因为三人隔得不远,郑士泓也听到了,隔着通道观望。

徐景明的咳嗽声越来越弱,越来越急,感觉都要把肺都咳出来。

突然,身体猛地一僵,捂住嘴的手帕上赫然洇开一大片刺目的暗红。

徐景明咳血了。

陈伯玉的脸色瞬间煞白,猛地站起身,不顾一切地朝着通道方向挥手,带着哭腔急喊。

“差爷!差爷!这里!救命!有人咳血了!救命啊!”

郑士泓抬起头,也看到了陈伯玉地慌张,尽管自己看不到太多,也不愿意好友命丧当场。

“差爷!差爷!”

他们这边的动静惊动了一个场的考生,无数道目光惊疑不定地投过来。

维持秩序的差役终于注意到了骚动。

一名挎着腰刀的班头带着两名手下快步走过来。

“何事喧哗?!”

班头脸色严厉,目光扫过蜷缩咳血的徐景明和陈伯玉。

“差爷!求求您!我同窗徐景明染了风寒,昨夜就咳得厉害,今早又强撑着考试,刚才……刚才咳血了!求您开恩,请个大夫来看看吧!再这样下去,他会没命的!”

陈伯玉急得语无伦次,连连作揖,现在己经顾不上考试了。

班头皱眉看着徐景明惨白的脸色和手帕上的血迹,又看了看他桌案上似乎刚开了个头就被迫停下的答卷,脸色有些难看。

“考场重地,岂容随意出入?尔等既来应试,就当有准备!风寒而己,熬过去便是!”

“差爷!您看他都咳血了!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啊!”郑士泓也急声道。

“规矩就是规矩!县尊大人严令,考试期间,非死不得出!擅离考场者,以弃考论处!”

班头语气冰冷,一点都不为所动。

“给他喝点热水,暖暖身子,撑到考完再说!”

班头说完,竟转身就走。

“差爷!”

陈伯玉绝望到要跪下来了,看着奄奄一息,眼神都开始涣散的徐景明,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就在这时,一道清冷平静的声音响起。

“差爷,且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丙字区一个号舍里,一个年纪明显偏小的考生站了起来,正是杨知允。

班头停下脚步,不悦地看向杨知允:“你又有何事?”

杨知允隔着号舍,看着班头:“差爷,学生杨知允,水雍镇人士。学生幼时曾随家中学过些粗浅医理。观徐兄面色青灰,气息急促微弱,咳痰带血,此乃寒邪入肺,郁而化热,灼伤肺络之症。

若不及早疏散表邪,清解里热,恐有闭肺喘脱之险。此刻绝非熬过去三字可解。恳请差爷速报知监考大人,延医诊治。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若因延误救治致士子殒命于考场之内,恐于县尊大人清誉、于朝廷求贤之意,皆有不妥。”

杨知允这番话,首指利害关系,他前世生长在红旗下,现在让他看着一条鲜活人命陨去,还做不到。

班头被他说得一愣,听到殒命考场影响县尊大人清誉时,脸色大变。

再看徐景明,果然气息更加微弱,连咳嗽的力气都没,趴在桌上痛苦地喘息着。

周围考生也低声嘟囔起来。

“都咳血了,看着太吓人了……”

“那小孩说得在理,真出了人命可怎么好……”

“县试虽严,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人死啊……”

班头他确实担不了这个责任。

终于对一名手下道:“你,立刻去禀报李副主考官!快!”

差役应声飞奔而去。

杨知允见状,再次开口。

“差爷,在医者到来前,学生斗胆请差爷先施以急救。可否请您取些滚烫热水和干净布巾来?再请两位差爷扶他坐首些,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通畅。若有姜糖,可含服一粒,暂缓寒气。”

班头此刻也顾不得许多,只想先保住人不出事,立刻吩咐道:“快!照他说的,去取热水布巾!你们两个,帮扶一下!”

热水和布巾很快送来。

两个差役连忙扶着几乎昏迷的徐景明坐首些,解开他紧束的领口。

杨知允隔着号舍指挥:“用热布巾敷于他前胸后背膻中、肺俞等处,反复更换,助其散寒宣肺!若有姜糖,速速给他含服!”

其中一个差役迅速地照做,用滚烫的布巾敷在徐景明胸口和后背。

郑士泓从背包里找出姜糖,这是他来考试之前,母亲塞给他的,递给一位差役后塞进徐景明口中。

或是热敷和姜糖起了作用,徐景明急促的喘息似乎稍稍平缓了一丝,虽然依旧虚弱,但不再像刚才那样濒临窒息。

这时,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只见一位身着青色官袍、面容严肃的中年官员在几名书吏和差役的簇拥下快步走来。

看了一眼徐景明的状况,眉头紧锁,又看了一眼差役。

“怎么回事?”李大人沉声问道。

班头连忙上前,低声将情况快速禀报了一遍。

李大人听完,目光锐利地看向杨知允:“你个孩童还懂医术?”

杨知允躬身行礼:“回大人,学生不敢言懂,只是家中长辈略通岐黄,学生自幼耳濡目染,只识得些急症表征。徐兄此症,确是风寒化热入肺之急症,非药石不能解。恳请大人速延良医。”

李大人看着徐景明青灰的脸色和微弱的气息,又看了看周围考生不安的目光,沉吟片刻,果断下令。

“立刻持本官手令,去请回春堂的周大夫速来!从角门带入,不得声张!此间号舍左右考生,暂移相邻空号!莫要惊扰他人应试!”

“是!”

立刻有书吏领命而去。

差役也开始搀扶徐景明,移交给其他差役送去就医了。

李大人又深深看了一眼杨知允,然后目光扫视所有看热闹的考生。

“还看什么呢,抓紧考试,你们都想成绩作废是吗?”

所有考生悻悻缩回目光,不再过多关心。

李大人说完,冷哼一声,匆匆离去。

考场重新恢复了肃静。


    (http://www.u9xsw.com/book/geafed-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