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爷过奖了。”
杨知允平静回应,又指向后院方向。
“后院池塘引的是活水,假山亦用板岩堆叠,力求自然。待建成后,或可一观。”
正说着,负责后院假山堆砌的杨志宏看到了他们,隔着老远便笑着大声招呼。
“允哥儿!带贵人来看宅子啦?三爷您瞧瞧,这石头,这地基,可还入眼?”
他嗓门洪亮,带着庄稼汉特有的爽朗。
旁边几个正在抬石料的汉子也憨厚地笑着朝这边点头示意,手下活计却不停。
“好!好得很!”沈砚之笑着回应。
“杨师傅好手艺!这板岩用在此处,也相得益彰!”
参观完毕,众人回到村中议事的大屋。
族长杨宗源家宽敞的堂屋。
屋内早己打扫得一尘不染,长条案上摆着粗瓷茶碗和几碟农家待客的炒瓜子、花生。
沈砚之被让到上首主位,杨宗源、杨志向、杨志显陪坐下首,杨永旺、杨永毅、杨永盛等族中骨干分坐两侧。
杨知允则被沈砚之特意叫到了自己身边坐下。阿福和沈家的随从安静地侍立在门外。
茶水添过两巡,气氛渐渐沉静下来。
沈砚之放下茶碗,目光扫过在座的杨氏族人,最后落在身边的杨知允身上,神色变得郑重。
“杨族长,杨村长,杨大叔,诸位杨氏宗亲。”沈砚之缓缓开口。
“今日沈某亲眼所见,杨家村后山板岩,储量丰沛,品质上乘,确为不可多得之良材。知允小友新宅营造之精巧,更令沈某大开眼界。其规划之才,思虑之远,实乃沈某生平仅见。”
然后顿了顿,语气更加诚恳:“前日在瑞和昌,允哥儿所提合作之事,沈某深以为然。板岩开采、运输、销售,非一家之力可成。沈家商会与杨家村携手,共营此业。”
堂屋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灼热地聚焦在沈砚之身上,呼吸都放轻了。
沈砚之看向杨知允:“允哥儿,你提出的两种合作方式,沈某思虑再三。买断供货,虽稳,却难尽其利,亦难长久。沈某属意第二种,双方合股,成立联合商行,共同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此言一出,杨宗源等人眼中都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至于股份…”沈砚之目光炯炯地看着杨知允。
“前日允哥儿所陈三点,言之凿凿,切中肯綮。杨家村矿脉为基,允哥儿技术为核,杨氏劳力为干,此三者,确值六成之股!瑞和昌出资金、渠道、运力、推广,占西成。沈某,代表沈家商会,应下了!”
“好!!”
“应下了!!”
堂屋内瞬间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激动呼声。
杨宗源激动得胡子都在抖,杨志显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用力拍了一下大腿。
杨永旺更是咧着嘴,看向自己小儿子,眼眶都有些发热。
其他人也是喜形于色,互相看着,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狂喜。
六成!沈家商会竟然真的答应了六成!
杨知允心中也悄然松了口气,面上却依旧沉静。
他站起身,对着沈砚之深深一揖:“谢沈少爷信任!小子代杨家村,谢过沈少!”
“小友不必多礼。”沈砚之笑着扶起他。
“这是双赢之事。沈某相信,以此板岩之优,以允哥儿之才,以此商行之力,必能开出一片新天地!”
接下来便是商定具体契约细节。
杨知允早有准备,从怀里取出两份早己拟好的契约草本,一份递给沈砚之,一份递给族长杨宗源。
契约条款清晰明了:
商行定名“大昭瑞杨石业商行”。
杨家村以板岩矿脉独家开采,杨知允提供的开采权及运输技术图纸与指导、以及组织劳力开采投入,占股六成。
沈家商会投入前期启动资金。
用于购置大型运输工具、建造加工厂、支付首批工人薪酬及推广费用,并负责后续运输、加工(深加工部分)、销售渠道开拓及市场推广,占股西成。
利润按股分成,每季结算一次。
杨家村负责矿场日常管理、开采安全及劳力组织;沈家商会负责销售、账目及大宗运输协调。
重大决策需双方共同商议。
契约期限初定三十年。
沈砚之和杨宗源等人仔细阅读着每一条款。遇到不甚明了之处,杨知允便用浅显的话语解释清楚。
沈砚之对契约的严谨和周全再次感到惊讶,几乎无需多做修改。
只补充了一点关于深加工技术保密和后续改进技术归属的条款,杨知允略作思考便点头同意。
“诸位若无异议,便可正式誊写,签字画押了。”沈砚之道。
“无异议!无异议!”杨宗源激动地连连点头,声音都有些发颤。
其他族人更是毫无异议,这契约比他们预想的要好上太多!
阿福立刻从随身的书箱里取出上好的宣纸和笔墨。
瑞和昌随行的一位账房先生被唤进来,工工整整地将两份契约重新誊写清楚。
堂屋内鸦雀无声,只有毛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紧紧追随着笔尖。
契约誊写完毕,账房先生将两份契约分别捧到沈砚之和杨宗源面前。
沈砚之提起笔,在“沈家商会代表”处,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从怀中取出沈家商会的印鉴,蘸了鲜红的印泥,稳稳地盖了下去。
轮到杨宗源。老人深吸一口气,努力稳住有些颤抖的手。他代表的是整个杨家村。他拿起笔,在“杨家村代表(杨氏宗族)”处,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杨宗源。
然后,族长杨宗源代表杨家村宗族,郑重地按下了代表宗族权威的朱红指印。
最后,是开采权和技术投入方杨知允。
他在“开采版权”、“技术方代表”处,写下了自己名字:杨知允。按下了小指印。
契约一式西份,沈砚之、杨知允、杨家村各执其一,还有一份沈家商会总行要备案。
当西份带着墨香和朱红印记的契约被交换,郑重地交到对方手中时,堂屋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成了!成了!”
“老天爷啊!签了!真的签了!”
“咱们杨家村…有盼头了!”
杨永旺一把抱住了身边的小儿子,激动得说不出话。
杨知荣也跟着兴奋。
族长杨宗源老泪纵横,紧紧握着那份契约,仿佛握着整个宗族的未来。
杨志显看着孙子,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欣慰与骄傲。
沈砚之看着眼前这充满乡土气息却真挚无比的欢腾场面,也不禁被感染,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
他站起身,对着激动的杨氏族人拱手:“恭喜诸位!从今日起,沈杨商行便是一家!沈某在此承诺,必竭尽所能,让这板岩走出杨家村,走向府城,甚至走向更远的地方!让此业,惠及杨家村每一位乡亲!”
“谢三爷!!”
“三爷仁义!!”
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送走心满意足的沈砚之,杨家村并未平静下来,反而陷入了一种更加亢奋的忙碌之中。
按照契约和杨知允的规划,采石场和板岩初级加工厂的选址,定在了村尾下游靠近河滩的一片开阔荒地。
那里远离居住区,取水方便,也便于将来利用河道运输。
接下来的几天,杨家村像是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全速运转起来。
族长杨宗源和村长杨志向坐镇调度,协调人力物力。
杨永旺、杨永毅、杨永盛等骨干,则领着族中几乎所有的青壮劳力,扛着锄头、铁锹、扁担、箩筐,涌向了村尾下游那片荒地。
伐木、平地、挖地基……号子声此起彼伏,尘土飞扬,一片热火朝天。
杨知允成了最忙碌的人,他身影几乎整天泡在工地上。
怀里抱着那个油布卷筒,里面装着详细的规划图纸。
哪里该建料场,哪里该建粗加工棚,水力引渠的路线怎么走,轨道铺设的角度如何……
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他亲自指点,反复确认。
“堂祖,料场的地基要再深挖一尺,夯实,将来要堆放重石,地基不稳不行。”
“大伯,加工棚的柱子间距按这个尺寸来,顶棚要能遮阳挡雨,还得通风。”
“爹,引水渠的沟沿这里要加固,用碎石混着糯米灰浆砌,防止被水冲垮。”
“三伯,滑轮组的支架位置在这里,您看图纸,对,就是这个点…”
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族人们对这个五岁小娃娃的指挥没有丝毫质疑,反而带着一种虔诚的信服,严格按照他的要求去做。
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娃娃掌握着全族人的饭碗和未来。
沈家商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也很快到位,购买铁料打造专用工具、雇佣少量有经验的石匠师傅、购置骡马用于初期运输……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http://www.u9xsw.com/book/geafed-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