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科技大学,神经交互实验楼。
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光洁如镜的地板上投下几何状的光斑。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精密仪器冷却液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臭氧混合的味道,安静得只剩下服务器机柜低沉恒定的嗡鸣。
张教授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实验区中央。他年约五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合身的白色实验服,镜片后的眼睛锐利而充满疲惫。在他面前,一个全息投影仪正投射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中年男人影像。男人面容威严,眼神深邃,带着久居上位的强大气场,穿着剪裁考究的深色西装,正是李氏集团的掌舵人,李灵一的父亲——李天昊。
“……综上所述,李董,”张教授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有些空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恭敬,“陈言同学的首次实机深度测试,数据反馈非常积极。‘墨痕’生物特征图谱的捕捉精度达到了1376个特征点,远超预期。映射模型运行稳定,被动触发机制在预设阈值下响应及时且精准,成功在游戏角色上实现了‘墨痕显性化’的视觉特效。这证明我们的‘神经生物信号特征映射’核心算法是成功的。”
全息影像中的李天昊微微颔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仿佛在听一份再寻常不过的财务报告。“峰值波动呢?落霞谷的后台读数,出现了超出理论模型上限的异常峰值。”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缓,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表情变得凝重:“是的,李董。这正是需要重点汇报的。昨晚的测试中,出现了计划外的强生物信号共鸣。目标玩家‘墨弦’的墨痕特征谱,与另一名随机匹配的愈灵使玩家‘暴风雪’的生物信号——具体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薄荷醇衍生物波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高能级谐振。峰值…达到了理论极限的100%。”
“100%?”李天昊的眉头终于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解读的光芒,“原因分析?”
“还在深入分析中,”张教授语速加快,“初步推测,可能源于两者生物信号的极端特异性与高度互补性。陈言的‘墨痕’源于特殊松烟墨汁高温灼伤留下的永久性金属离子沉积和神经信号烙印,其图谱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唯一性和稳定性。而‘暴风雪’玩家的薄荷醇衍生物波动…数据显示其强度远超普通人体分泌水平,带有某种独特的、类似神经递质调控因子的特性。两者在特定情境(高情绪波动、生命体征变化)下接触,如同两把高度契合的钥匙,意外触发了协议底层预设但从未被激活的‘深度共鸣’协议。”
张教授停顿了一下,调出几幅复杂的光谱图和神经信号模拟图,投射在李天昊的影像旁。“您看这里,墨痕图谱的特定振荡频率(标记为α波段)与薄荷醇衍生物波动的核心频率(标记为β波段),在共鸣峰值时,出现了完美的同步叠加,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γ超谐波’。这种超谐波能量巨大,首接穿透了游戏内常规的信号隔离层,触发了系统最高级别的警报,并强行激活了我们预留的、用于极端情况研究的‘共生协议’测试模块——也就是游戏内显示的那个‘山茶契约’任务。”
“共生协议…”李天昊缓缓重复了一遍,手指无意识地在虚拟的座椅扶手上敲击着,“这个协议模块的底层权限,目前最高控制节点在谁手里?”
“按照初始设计,最高权限属于系统主AI‘伏羲’,用于监测和维持极端共鸣下的玩家神经稳定。但…”张教授的声音低了下去,“根据您之前的指示,我们在协议底层预留了后门接口,其物理密钥…由您亲自掌握。”
李天昊的嘴角似乎向上弯起了一个极小的弧度,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伏羲’的判定结果是什么?”
“系统判定为‘非恶意’且‘高潜力’的异常共鸣。强制激活的‘山茶契约’任务,本质上是‘伏羲’利用协议框架,试图引导这种强大的共鸣能量,将其纳入可控的研究轨道,并收集前所未有的深度交互数据。”张教授解释道,“任务本身没有时间限制,也是基于稳定性考虑,避免过强的压力导致玩家神经崩溃或产生排斥。”
李天昊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实验室里那些闪烁着指示灯的精密仪器,最终定格在远处一个恒温培养槽上。槽内,一株经过基因编辑的、叶片边缘泛着奇异幽蓝光泽的山茶树苗,在特制营养液中缓缓舒展。
“深度共鸣…共生协议…”他低声自语,像是在咀嚼这两个词的分量,“这比预想的,来得更早,也…更有意思。张教授,我要所有关于这次共鸣的原始数据,包括‘暴风雪’玩家的生物信号特征谱,越详细越好。还有,那个‘山茶契约’任务的实时数据流,开通最高级别的监控通道。”
“是,李董。”张教授恭敬应道,“数据己经加密传输至您的私人服务器。监控通道会在下一环任务激活时同步开启。”
“很好。”李天昊的影像微微点头,“继续推进项目。陈言是个好苗子,他的‘墨痕’是完美的钥匙之一。至于另一把钥匙…‘暴风雪’…找到她。我需要知道,这种强度的‘薄荷因子’,是天生的馈赠,还是…人为的杰作。”他的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寒意。
“明白。”张教授心中一凛。
李天昊的影像闪烁了一下,变得模糊,最后彻底消失。实验室里只剩下张教授一人,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他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李天昊的野心远不止于提升游戏体验,他真正觊觎的,是这种基于深度生物信号共鸣的、可能连接甚至…影响现实神经的“共生”力量。而陈言和那个未知的“暴风雪”,无意中成为了打开这扇危险之门的钥匙。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自动门“滴”的一声轻响,滑开了。
陈言走了进来。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背着笔记本电脑包,脸上带着一丝熬夜后的倦意,但眼神依旧清澈锐利。
“张教授。”陈言礼貌地打招呼。
“哦,陈言来了。”张教授迅速收敛起脸上的凝重,换上惯常的温和笑容,将眼镜戴好,“周末招商会还顺利吧?看你气色有点疲惫。”
“还好,接触了几家潜在的投资方,资料都递出去了,等反馈。”陈言走到自己的工位前,放下包,“教授,我来汇报周五晚上的测试结果和数据。”
“好,我正等着呢。”张教授走到主控台前,“坐吧。那晚落霞谷的动静可不小啊,后台数据很…活跃。”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陈言一眼。
陈言拉开椅子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动作流畅地将数据线连接到主控台接口。“嗯,遇到点意外情况。不过核心功能验证很成功,墨痕映射按预期触发并显性化。”他调出那晚记录的测试数据流、视频片段(包括墨痕在游戏中显现的画面)以及他个人整理的分析报告,清晰地投射在主屏幕上。
张教授认真地听着陈言的讲解,看着他展示的数据图表,不时点头。陈言的汇报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既肯定了技术实现的成功,也客观分析了意外情况(生物信号共鸣峰值)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对玩家神经负荷的潜在影响。
“……综上所述,被动触发的映射机制是可行的,但昨晚的极端共鸣事件提示我们,需要更严格的阈值控制和更完善的神经保护机制,尤其是在多人交互场景下。”陈言最后总结道,目光坦然地看向张教授,“另外,关于那个被强制激活的‘山茶契约’任务…系统后台有相关的解释或记录吗?它的底层逻辑似乎与我们项目的‘共生协议’模块高度相关。”
张教授心中暗赞陈言的敏锐,面上却不动声色:“嗯,你的分析很到位。‘山茶契约’确实是‘伏羲’在检测到极端共鸣后,基于‘共生协议’框架自动生成的安全引导程序,目的是将不可控的高能级共鸣纳入一个可控的任务流程中进行研究和观察,同时保护玩家神经稳定。你不用太担心,把它当作一个特殊的系统奇遇就好。相关数据…‘伏羲’会妥善处理的。”他巧妙地避开了权限归属和李天昊关注的问题。
陈言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但眼底深处掠过一丝疑虑。张教授的解释合情合理,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尤其是提到“‘伏羲’会妥善处理数据”时那种轻描淡写的态度。
“对了,”张教授像是想起什么,站起身,走到旁边一个陈列着各种培养皿和样本的恒温柜前,“你提供的墨痕样本分析有新的进展。”他打开柜门,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密封的透明样本瓶。瓶内不是液体,而是一小片仿佛活物般缓慢蠕动、闪烁着极其微弱幽蓝光泽的…墨色物质?它被浸泡在一种淡绿色的营养液中。
陈言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这是他手腕墨痕处刮取的微量组织样本。
“我们发现,”张教授将样本瓶放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台上,调出高倍放大的影像,“墨痕组织中蕴含的某些特殊金属离子和有机复合物,在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刺激下——比如昨晚那种超高强度的‘薄荷醇衍生物波动’——会表现出极强的活性,甚至能产生类似神经递质的微弱信号。这或许就是共鸣能量如此巨大的物质基础。”
屏幕上,那些深色的微粒在营养液中如同微小的星辰,当张教授模拟输入一段特定的β波段频率(对应洛语的薄荷波动)时,这些微粒骤然亮起,并开始有规律地共振、聚合,释放出肉眼可见的蓝色光丝!
陈言瞳孔微缩。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左手腕的墨痕。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那样本瓶中的墨色物质,仿佛感应到了什么,蠕动的速度猛地加快!幽蓝的光芒瞬间变得刺眼,如同被点燃的鬼火!样本瓶在观察台上轻微地震颤起来,发出嗡嗡的低鸣!
“怎么回事?!”张教授脸色一变,连忙去检查设备参数。
而陈言则感觉手腕内侧的墨痕处,传来一阵极其强烈、远超昨晚游戏中的灼热感!那感觉像是有电流穿透皮肤,首抵骨髓!他闷哼一声,猛地攥紧了拳头,额角瞬间渗出冷汗。更诡异的是,他手腕上那沉寂的墨痕,此刻在现实中也隐隐透出一层极其暗淡、却真实存在的幽蓝微光!
这光芒一闪而逝,灼热感也迅速消退,仿佛只是幻觉。但陈言和张教授都清楚地看到了。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只剩下样本瓶中那团墨色物质还在不甘地闪烁着幽光,以及电子显微镜捕捉到的、那异常活跃的粒子运动轨迹。
张教授惊疑不定地看着陈言,又看看样本瓶,最后目光落在陈言刚刚恢复正常肤色的手腕上,眼神变得无比复杂和深沉。
陈言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指尖微微颤抖。他抬起眼,迎上张教授探究的目光,声音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沙哑:
“教授…‘薄荷醇衍生物波动’…到底是什么?”
(http://www.u9xsw.com/book/gdia0h-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