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府内,秦奎稳稳坐在太师椅上,正逐字逐句地在脑海里复盘昨日发出的几封信函内容,盘算着再构思一个更为周详的计划。恰在此时,府外蓦然响起一阵喧闹嘈杂之声,似有鸡飞狗跳之状。
旋即,一名护卫神色慌张,匆忙跑进来,急切禀报道:“大人,大事不好!秦府己被禁卫军重重包围!”
秦奎心头猛地一紧,暗觉局势不妙,急忙追问:“是何人带队?”
护卫赶忙如实回应:“是国师。”话音未落,便听一道既爽朗又不失威严的声音传了进来:“丞相可真是悠闲自在啊!一夜之间,竟连发五封密信,分别送往大乾周边的不同势力。你说说,何事不可为,偏要踏上通敌叛国、甘做‘汉奸’的歧途?”
秦奎脸色瞬间一冷,强装镇定道:“我实在不明白国师所言何事!”
叶雷不禁笑出声来,说道:“瞧见我这张脸,你还揣着明白装糊涂?原本还想留你多活些时日,奈何你非要自寻死路。倘若你能将背后势力如实交代清楚,我倒可以网开一面,放过你的家人。”
秦奎顿时恼羞成怒,大声叫嚷道:“你难道不怕此举引发朝堂动荡?整个朝堂之中,可有半数官员皆是我的门生!”
叶雷神色坦然,语气平淡地说道:“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大乾的官员与氏族,皆与陛下的利益休戚相关。要不,你不妨猜猜,明日早朝之时,会有几人胆敢站出来为你求情?哈哈哈哈哈……”
秦奎仍不死心,继续叫嚷:“你毫无证据,凭什么抓我?”
叶雷冷笑一声,道:“证据?当年叶无敌蒙冤而死,你们炮制的证据又是从何而来?大家在官场沉浮多年,都是老油条了,就别装得像初出茅庐一般。带走!”言罢,一群士兵应声而上,强行将秦奎押解而去……
翌日,金銮殿上,气氛庄严肃穆。女帝威严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传旨!经锦衣卫缜密调查,原丞相秦奎,暗中勾结北莽、北蒙、南蛮以及倭寇等多个敌对势力,妄图颠覆我大乾江山,谋反证据确凿无疑。特判处其凌迟之刑,以正国法。同时,查抄秦府,其三代族人皆流放至岭南之地。”(锦衣卫指挥使蒋欢暗自思忖:如此重大的案件,究竟是何人查办?难道是陛下的暗卫?)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顿时一片死寂,鸦雀无声。众人皆噤若寒蝉,无人敢贸然出头。勾结五个敌对势力,犯下通敌卖国的弥天大罪,这罪名谁敢轻易沾染?难道不要命了?……
女帝神色凝重,声音沉沉地继续说道:“查原北伐大元帅叶无敌,建文元年所背负的通敌卖国罪名,实乃秦奎勾结北莽蓄意诬陷所致。此恶行致使大乾北伐军十多万将士命丧他乡,朕痛心疾首,悲愤难平。
工部尚书林崇,即刻于北门广场动工修建北伐‘功勋碑’,将所有阵亡将士的名字与英勇事迹铭刻于碑上,使之世代流传,永受敬仰。对于英雄家属,按当时抚恤数额双倍补发抚恤金,以慰英烈在天之灵。
同时,修建无敌庙宇,供奉叶无敌大元帅,塑造雕像,铸就金身。另铸秦奎跪拜铜人,永世长跪于庙宇之前。朕要让所有通敌卖国之徒,皆遗臭万年,为天下人所唾弃!
国子监内,文学院领命为叶无敌大元帅著书立传,旨在将叶无敌抗击北莽的英勇事迹永远流传下去。
此令一下,金銮殿上瞬间议论声西起。而武将们更是群情激昂,难以自己。
女帝紧接着又下旨:“命兵部侍郎赵弘轩,负责组建新军。原火器营扩招三千人,以增强军事力量。同时,建立京都第一军事学院,特任命国师叶雷为校长,二皇子赵承平为主事。另外,特封赵承平为政治部指导员,令其教导所有学员学唱《精忠报国》,并将此歌确立为大乾军歌。
户部尚书马杰,即刻着手设计大乾银票,务必让百姓与商户携带便捷。同时,筹备发行大乾纸币,关于纸币的数额设定、样式设计、款项用途以及具体需注意的各项事宜,均由国师叶雷定夺。”
一道道旨意如连珠炮般接踵而至,群臣们瞠目结舌,惊愕得说不出话来。这些旨意犹如一道道惊雷,在朝堂上炸响,让人猝不及防。
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忖:这一连串的旨意究竟意味着什么?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深意?聪明如他们,自然能够嗅到那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只有那一道道旨意的余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http://www.u9xsw.com/book/gaie0j-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