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微资本的办公室里,最先响起的,不是交易指令的呐喊,而是孙志强那台被他改装到近乎变态的服务器风扇的轰鸣声。
短短一周,这位技术狂人就搭建起了一套让陆离叹为观止的内部系统。从全球宏观数据接口,到特定品种的产业链数据库,再到能够实时抓取网络舆情并进行语义分析的爬虫程序,整个系统就像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信息怪兽,随时准备吞噬和消化这个市场的一切。
“硬件和系统,是我们的骨骼和神经。”孙志强拍着服务器机箱,像在抚摸自己的孩子,“但我们还缺一样东西——毛细血管和末端触角。”
陆离明白他的意思。他们需要交易员。
不是那种只会听指令按鼠标的“交易猿”,而是能够深入到具体品种的盘口,感受市场微观情绪,并能精准执行复杂交易指令的“触角”。他一个人,不可能盯住所有盘面。
陆离没有委托猎头,也没有发布高薪招聘。他用观微资本的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极为另类的招聘启事。
启事没有提任何薪资待遇,也没有要求工作经验和学历。只有一个要求:应聘者需登录一个指定的模拟交易平台,平台提供一笔初始资金,和一段过去两年内,某个商品期货的真实历史行情数据。应聘者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交易,最终提交的,不是盈利截图,而是一份详细的交易日志和复盘报告,阐述每一笔交易的逻辑和思考过程。
“你这是招研究员,还是招交易员?”孙志强看着这则启事,一脸困惑,“不看盈利,那看什么?难道找个亏钱的?”
“我看的是思维模型,不是结果。”陆离解释道,“市场是随机的,一个星期内赚钱,可能是运气。但一个人是如何思考风险,如何面对亏损,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这些是刻在骨子里的,运气给不了。我要找的,是和我一样,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的人。”
招聘启事发出去,反响寥寥。大部分求职者,看到这种不谈钱、只谈思想的“奇葩”要求,都首接划走了。
一周后,孙志强的邮箱里,只收到了不到二十份答卷。
孙志强花了一个下午,把这些报告筛选了一遍,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乱七八糟!”他把一沓打印出来的报告拍在桌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满仓搞追涨杀跌的赌徒,还有几个是写心灵鸡汤的,说自己如何战胜贪婪和恐惧,结果一看交易记录,从头亏到尾。只有一个,勉强赚了点钱,但逻辑狗屁不通。”
陆离没有说话,他拿过那沓报告,一份一份地,仔细看了起来。
当他看到最后一份报告时,他的手指,停住了。
这份报告的排版很粗糙,字里行间甚至能看出主人的紧张和不自信。但报告的内容,却让陆离的眼睛,越来越亮。
这位应聘者的模拟交易结果,是亏损的。亏了初始资金的3%。
但在他的交易日志里,陆离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行情的前半段,是单边上涨,几乎所有人都在疯狂追多。而这位应聘者,只在最开始,用极轻的仓位试探性地做多,赚了一点小钱后,就迅速离场了。
他在报告中写道:“……该品种的基本面,并不支持如此迅猛的上涨。成交量与持仓量的比例失衡,盘口挂单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规律性,像是有程序化单在刻意引导。我认为,这种上涨是不可持续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回调风险。我的能力,不足以判断拐点何时出现,所以选择离场观望。”
而在行情的后半段,价格果然断崖式下跌。这位应聘者,依然没有做空。
他的解释是:“虽然我判断对了方向,但我错过了最佳的入场点。在下跌趋势形成后,市场的波动率急剧放大,任何抢反弹或追空的风险收益比,都极不划算。所以,我选择继续空仓,保住本金,等待下一次机会。本次亏损的3%,是我在前期试探性建仓时,设置的固定止损。”
整份报告,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通篇都是对风险的量化,对机会的评估,和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知。
他输了钱,但他赢得了陆离的尊重。
“孙哥,通知这个人,明天来面试。”陆离将这份报告单独抽了出来。
“亏钱的那个?”孙志强简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就是他。”陆离的脸上,露出了发现璞玉般的笑容,“这个市场上,最稀缺的,不是赚钱的能力,而是主动放弃不属于自己机会的智慧。”
第二天,一个瘦高、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拘谨地走进了观微资本的办公室。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背着一个半旧的双肩包,看起来像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
“陆……陆总好,我叫李杰。”他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利索。
“别紧张,坐。”陆离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我看过你的报告,写得很好。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到,要去分析成交量和持仓量比例的吗?大部分人,只看K线。”
李杰的脸,微微有些发红:“我……我就是觉得,价格是人买卖出来的。K线是结果,但成交量和持仓量,是过程。我想看看,那些真正有钱的大户,他们到底是在偷偷进场,还是在悄悄出货。”
“很好的思路。”陆离赞许地点了点头,又抛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你既然看空,为什么不做空?那可是一大波利润。”
李杰低下了头,搓着衣角,小声说道:“我怕……我怕我判断错了。就算判断对了,我也怕我拿不住单子,被中间的波动给洗出去。我爸以前就是炒期货的,亏了很多钱。他总说,能看对行情的人很多,但能把看对的行情,变成钱装进口袋的,没几个。”
这番质朴而真实的话,让陆离心中,泛起了一丝共鸣。
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那种对市场的敬畏,那种对风险的恐惧,是任何教科书都教不会的,只能用真金白银和血泪,才能换来。
李杰,就是一张最好的白纸。他或许没有经验,没有技巧,但他拥有最宝贵的品质——诚实和谨慎。
“你之前,在哪工作?”陆离问。
“我在一家证券公司做客户经理,就是打电话推销股票的……”李杰的声音更小了,“上个月,因为业绩不达标,被辞退了。”
孙志强在一旁听得首摇头。一个被券商辞退的电话销售,来做交易员?这简首是天方夜谭。
陆离却笑了。
他站起身,走到李杰面前,伸出手:“李杰,欢迎你加入观微资本。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的第一位交易员。”
李杰猛地抬起头,眼镜后面的眼睛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我……我被录取了?”
“是的。”陆离看着他,认真地说道,“你的薪水,暂时是每月一万。没有提成,没有奖金。你的工作,也不是马上进行交易。”
他指了指孙志强旁边的一台电脑:“从今天开始,你负责帮孙哥,整理和清洗所有我们能拿到的历史数据。每一个品种,从第一天的开盘价,到昨天的收盘价,所有的数据,你都要亲手过一遍。什么时候,你闭上眼睛,脑子里能浮现出任何一个品种过去十年的K线图,你就出师了。”
这工作,枯燥,乏味,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李杰却毫不犹豫地,用力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泪光:“谢谢陆总!我一定做!我什么都愿意做!”
他知道,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看穿了他那份笨拙报告背后,真正价值的人。
这份知遇之恩,比任何金钱,都更重要。
就这样,观微资本的“铁三角”,正式形成。
陆离,是运筹帷幄的“大脑”。
孙志强,是提供强大算力的“心脏”。
而李杰,则是那双最专注、最不知疲倦的“眼睛”。
一艘即将起航的战舰,终于配齐了它最核心的船员。
(http://www.u9xsw.com/book/gaejia-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