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兵临城下
残阳如血,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染成一片猩红。
林砚凭依午门城楼的汉白玉栏杆,朔风卷着细沙扑在脸上,隐隐传来漠北草原的肃杀之气。
案头堆叠的军报被风掀起一角,斥候用朱笔标注的瓦剌军推进路线如毒蛇般蜿蜒,距离土木堡仅有三十里之遥。
"陛下有旨——宣林大人觐见!"
内侍尖细的嗓音穿透暮色,惊起檐下栖息的雨燕。
林砚转身时,衣摆扫过堆满城防图的条案,改良后的投石机设计图散落一地,在风中发出哗啦声响。
乾清宫内,朱祁镇正亲手擦拭玄铁佩剑,龙纹剑鞘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少年天子的侧脸在光影中棱角分明,腰间断裂的玉佩用金线勉强系着,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金属碰撞的细碎声响:"林卿家,朕决意亲征。"
剑身出鞘的刹那,寒光映得他瞳孔发亮,"瓦剌小儿欺我太甚,朕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刀锋从未迟钝!"
"陛下三思!"
林砚扑通跪倒,额头撞在金砖上发出闷响,
"土木堡北临狼山,南控桑干河,看似水草丰茂,实则地势开阔无险可守,乃兵家绝地!"
他抬头望向御座,想起史书上记载的那场浩劫——二十万精锐毁于一旦,六十余位大臣血染疆场,天子沦为瓦剌阶下囚。
"够了!"
朱祁镇猛地将剑插入剑鞘,震得龙纹大案上的铜镇纸嗡嗡作响,"
王伴伴虽叛,却让朕看清了瓦剌的狼子野心!
若不亲率大军扬我国威,何以告慰列祖列宗?"少年天子伸手扶起他时,掌心的温度烫得惊人,
"卿家精通奇技淫巧,随朕出征,定能助大军一臂之力。"
出征的号角在黎明破晓时吹响,三十万大军如黑色潮水涌出正阳门。
林砚骑在一匹枣红马上,望着身旁旌旗如林的队伍,铁蹄踏碎晨霜的声响震得大地发麻。
沈玉瑶一身劲装混在亲兵队中,腰间皮囊里装着他连夜赶制的急救包——那些用现代消毒棉和绷带制成的"伤药",此刻成了他唯一的依仗。
行至居庸关时,天降大雪。林砚裹紧狐裘,望着关外被风雪覆盖的崇山峻岭,突然勒住马缰。
现代气象学知识告诉他,这场反常的春雪预示着寒潮将至,而瓦剌骑兵最擅长在恶劣天气中突袭。
"太子殿下,"他拉住朱祁镇的马缰,"风雪阻路,宜暂缓行军,在关城休整一日。"
"妇人之仁!"随军的英国公张辅厉声呵斥,鎏金头盔上的红缨在风雪中如同一团火焰,"区区风雪,怎可动摇军心?"
众将轰然附和,刀剑碰撞声中,没人注意到林砚袖中紧握的温度计——水银柱己降至零下十五度。
深夜,林砚独自巡视营地。
篝火堆旁,冻僵的士兵们围着微弱的火焰发抖,甲胄上凝结的冰棱在月光下闪烁。
他掀开一间营帐,只见几个伤兵正用雪水清洗伤口,溃烂的皮肉在低温下泛着青紫。
"住手!"林砚冲上前去,夺过他们手中的布巾,"雪水有毒,会感染!"
他从沈玉瑶手中抢过急救包,用酒精棉仔细消毒伤口:"记住,以后用煮沸的水清洗,再敷上这个。"
士兵们望着白色棉片上渗出的淡黄色液体,眼中满是惊疑。
林砚突然想起穿越前在博物馆见到的土木堡出土文物——那些锈蚀的甲片和骨头上,分明留有败血症的痕迹。
"林公子,"沈玉瑶递来一杯热酒,鬓角的雪花融化成水珠,"
斥候回报,瓦剌先锋己抵达土木堡西侧的鹞儿岭。"
她展开羊皮地图,指尖点在一处山谷,"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林砚接过地图,借着火光细看,突然瞳孔骤缩——那处山谷的地形,与他改良煤窑时设计的通风口惊人地相似。
"不好!"
林砚猛地将酒杯掷在地上,"瓦剌人想引我们入谷,然后截断水源!"
他想起史书上记载的关键细节:土木堡虽靠近河流,却被瓦剌军提前占据上游,明军断水三日,军心涣散。"
必须立刻改变路线,抢占南面的水源地!"
就在此时,主营方向突然传来金鼓之声。林砚策马狂奔而去,只见朱祁镇身披玄甲,手持令旗站在点将台上:"传朕旨意,大军即刻拔营,向土木堡进军!"
少年天子的声音在风雪中回荡,却没看到林砚眼中绝望的神色。
雪越下越大,掩盖了大军行进的痕迹。
林砚望着前方被风雪笼罩的土木堡,手中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仍在持续下降。
他知道,一场决定大明命运的血战,即将在这片被史书诅咒的土地上拉开帷幕。
而他能否用现代知识,改写这场惨烈的历史,还是一个未知数。
(http://www.u9xsw.com/book/gaadei-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