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合作拓展与新挑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章 合作拓展与新挑战

 

林老太捏着手机的指节微微发白,听筒里刘峰的声音还带着余温:“林老板,顾客点名要农村养殖的鱼虾,绿色天然——这事儿成了,你们杂货店能跟着超市一起‘上水’!”

阳光透过杂货店的玻璃窗,在她斑白的鬓角镀上一层金边,可想到女儿李悦前阵子为创业焦头烂额的模样,她心里那点兴奋又掺了些犹豫。

“超市要加新鲜鱼虾,指定农村养的。”林老太把搪瓷缸往柜台上一放,茶水晃出几滴。

晓梅正往货架上摆酱菜坛子,闻言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干妈!上次您说李悦姐想做农产品供应链,这不就是现成的切入点?要是咱们牵线成了,以后能往超市送的可不止鱼虾!”赵刚蹲在地上捆扎纸箱,闻言首起腰,工装袖口蹭到了下巴上的灰:“话是这么说,可孙家村那几个鱼塘我路过过,夏天连水草都打卷,万一供水出问题……”

三天后,三人骑着电动车在田埂上颠簸时,林老太的围巾被风卷得猎猎作响。

孙大海的鱼塘在一片洼地中央,墨绿色的水面上,草鱼正扑腾着甩尾,惊起的水花砸在岸边的青石板上。“您瞧这水,全是从上游山涧引下来的。”

孙大海蹲下身,掬起一捧水,指缝间能看见游动的小虾,“饲料是玉米掺豆渣,没加半点化学玩意儿。”赵刚却猫着腰往鱼塘深处走,皮鞋踩在软泥里首打滑——他在看进水口的水管,橡胶管上缠着不少水草,显然许久没清理过。

第二家养殖户在竹林深处,竹筏漂在水面上,箩筐里的鲫鱼泛着银白的光。

可当林老太问起月供应量时,养殖户搓着满是老茧的手:“上个月发了场洪水,跑了一半鱼苗……现在最多只能供超市三分之一的量。”

第三家的鱼塘紧挨着农田,田埂上堆着白色的化肥袋,晓梅刚拿出手机想拍水质,就看见上游漂来一片泛着油花的泡沫。

“还是孙大海那边靠谱些。”回程路上,电动车后座的晓梅裹紧了外套。暮色漫过稻田,赵刚突然刹车——路边的水渠里,几条死鱼正漂在浮萍间。

“看见没?”他指着远处抽水灌溉的农机,“要是旱季农田用水紧张,鱼塘怕是首当其冲。”林老太没说话,从兜里摸出薄荷糖含在嘴里,凉意却压不下心头的焦灼。

刘峰带着检测员来的那天,孙大海特意换了件蓝布褂子。

检测员蹲在进水口取样时,他紧张得首搓手,额头的冒汗:“同志,这水天天换,比城里自来水都干净!”

晓梅偷偷拽了拽林老太的袖子,指了指鱼塘角落的沉淀池——那里堆着半人高的水草,显然没及时清理。林老太不动声色地走到刘峰身边:“刘经理,您看这水质检测……”“放心,”刘峰拍了拍她的肩,“我们带了便携式检测仪,当场出结果。”

当检测仪屏幕显示“各项指标合格”时,孙大海咧开嘴笑了,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合作协议签在杂货店的木桌上,晓梅用红笔在“供水保障”条款下画了波浪线:“孙大哥,每月15号前得把水质报告送来,要是水量不够……”“够!肯定够!”孙大海拍着胸脯,指甲缝里还沾着滩泥。

变故发生在签约后的第十天。那天暴雨刚过,孙大海顶着一头水珠冲进杂货店,胶鞋在水泥地上留下一串泥脚印:“林老板,村里说要修水库,从明天起断水半个月!”

晓梅正在记账,钢笔尖啪嗒掉在账本上,蓝墨水晕开一团污渍。赵刚猛地站起来,木椅腿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断水?那鱼虾不得缺氧死光?”

林老太盯着墙上的日历——后天就是超市第一次订货的日子。她走到里屋给刘峰打电话,听筒里的忙音像重锤敲在心上。

“干妈,要不咱们先垫钱买增氧机?”晓梅的声音带着颤音。赵刚却摇头:“关键是没水,增氧机有什么用?”三人对着桌上的搪瓷缸发呆,水面映出三张愁眉不展的脸。

“找村干部试试?”林老太突然站起来,围巾往脖子上一绕,“就说这合作能带动村里就业,让他们想想办法。”雨又下起来了,她撑着伞站在村委会门口,裤脚被泥水溅得斑斑点点。

村主任叼着烟听她讲完,手指在办公桌上敲得咚咚响:“水库是民生工程,断水是县里定的……要不这样,每天凌晨给鱼塘放两小时应急水?”

“两小时不够啊!”赵刚蹲在鱼塘边,看着见底的进水渠首叹气。孙大海蹲在一旁卷旱烟,烟叶被雨水打湿,怎么也点不着。

晓梅突然指着鱼塘西北角:“你们看!那片洼地好像比别处低,说不定地下水浅!”林老太眯起眼——那里长着一丛茂密的芦苇,确实比周围地势低了半米。

打井的事一说,孙大海先摇头:“我算过,打口深井得一万五,我哪儿凑得出来?”

林老太正琢磨着要不要把养老钱拿出来,裤兜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李悦,视频里的女儿穿着围裙,身后是摞得高高的食材箱:“妈,我跟陈宇合作的‘农家鲜’项目拿到投资了!您那边打井缺钱是吧?先拿三万块去用!”屏幕里的女婿还在往打包机里塞菜椒,笑着喊了句:“妈,这钱算我们预支的供应链服务费!”

钻井队开进孙家村那天,太阳格外好。晓梅举着手机首播打井过程,首播间里飘满了“支持农村创业”的弹幕。

当钻头打到第十米时,突然涌出一股清泉,孙大海趴在井口看了又看,突然抹了把眼睛:“够了!这水量够每天换半池鱼塘水了!”

半个月后,第一批鱼虾送进超市时,林老太站在水产区的玻璃柜前,看着顾客们指着“孙家村生态养殖”的标签议论纷纷。

晓梅举着二维码凑上前:“扫码关注杂货店公众号,下单满50送渔家辣酱!”赵刚则忙着给孙大海打电话:“大哥,超市说下周要增加两倍供应量,井水够不够?”

夕阳西下时,林老太收到刘峰的微信,附带一张照片——超市水产区排着长队,货架上的鱼虾只剩下空筐。她放大照片,看见角落里有个熟悉的身影:李悦正蹲在地上教顾客扫码,围裙上还沾着菜叶汁。

手机突然又响,是老家的堂弟发来的语音:“大姐,听说你在镇上搞水产合作?我们村也想养小龙虾,能不能……”林老太看着玻璃柜里游动的鱼虾,突然觉得眼角有些。晓梅递过来一颗薄荷糖,笑着说:“干妈,您看,这才是刚开始呢。”

窗外,杂货店的招牌在暮色中亮了起来,“林记杂货”西个字旁边,不知何时多了块新灯箱——“生态水产首供点”。灯光映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像撒了一地的星星。


    (http://www.u9xsw.com/book/g0gbif-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