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一次进城购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第一次进城购物

 

胡家村,位于流水县郊外的小村落,距离县城大约十里地。

对于步行者来说,这段路程大约需要大半个时辰才能走完。

阳光炙烤着大地,干燥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尘土的味道。

胡苗,简单地吃了些饭后,便背上背篓,仔细地锁好院门,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

太阳高悬,无情地照射着大地,使得本就干旱的地面更加干裂。

胡苗走在路上,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扬起更多的尘土。

她戴着一顶用稻草编织的草帽,尽量沿着道路的边缘行走,以减少尘土飞扬。

尽管如此,干燥的风还是不时地将尘土卷起,弄得她满身都是。

胡苗的目光不时地扫过路边的庄稼地。

那些稀疏的庄稼,从过完年到现在,己经连续几个月没有雨水的滋润,地里的庄稼基本上算是颗粒无收了。

即便现在立刻下一场及时雨,上半年这一季的庄稼也己经无法挽救,注定要面临一场灾难。

胡苗加快了步伐,她不想在烈日下多停留一刻。

终于,她来到了县城的城门前。

在距离城门不远处,有一群老百姓在摆摊,他们面前摆放着自己编织的草鞋、麻绳等物品,还有卖自己挖的野菜的。

这些摊位虽然简陋,但却可以给老百姓提供一些微薄的收入。

进入县城,需要出示户籍,还要交两文钱的进城费。

胡苗从怀中掏出户籍,递给了守门的士兵,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两文钱,交了进城费。

她紧了紧背篓,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县城里面。

县城里面热闹繁华,与外面的萧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贩们吆喝着招揽顾客,行人络绎不绝。

胡苗第一次进城,她没有急着买东西,而是在城里逛了两圈,仔细观察着每一个角落,试图将县城的布局摸清楚。

她走过熙熙攘攘的市场,穿过繁忙的街道,甚至在一家小茶馆里坐了一会儿,观察着来往的人群。

胡苗知道,不出县城,是根本想象不到外面老百姓的生活艰难的。

在深入探索原主的记忆之后,胡苗发现这个人的生活几乎完全被劳作所占据。

原主的世界观极其狭窄,对于更广阔、更复杂的宏观世界,她几乎是一无所知。

胡苗意识到,原主的生活被局限在一个非常具体的框架内,她对于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几乎为零。

胡苗了解到,她所处的这个朝代是一个架空的历史背景,科技水平和生产力都远远落后于她所熟知的现代世界。

深知历史的教训,胡苗清楚,内忧往往会导致外患的出现。

当前,这个朝代正遭受着严重的旱灾,百姓生活困苦,而朝廷却未能采取有效的抚恤措施。

胡苗预感到,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久的将来,这个国家必将爆发内乱。

就在几天前,胡苗自己遭遇的那次劫持事件。

那些土匪并非生来就是土匪,他们原本是附近的普通百姓,因为旱灾导致生计无着,迫不得己才走上了落草为寇的道路。

胡苗明白,这些人的行为是无奈之举,是社会动荡的首接后果。

一旦内乱爆发,北方的外族势力必定会趁虚而入,大举入侵边境。

这将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雪上加霜。

胡苗深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无法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

但她有着自己的打算,她只希望能够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找到一条生存之道。

在目前还算平静的日子里,胡苗决定抓紧时间,为未来可能的动荡做好准备。

物资的储备将是生存的关键。

于是,她背上背篓,走进了县城的一家杂货铺。

店里的客人并不多,杂货铺里显得格外冷清。

阳光透过半开的门帘,洒在斑驳的地面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

店小二无精打采地倚靠在柜台旁,似乎对即将到来的顾客并不抱有太多期待。

胡苗的眼神在货架上快速扫过,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她对店小二礼貌地开口询问:“小二哥,你家的红糖现在是什么价格呢?”

店小二懒洋洋地挪动了几步,似乎对这种日常的询问己经感到厌烦。

他漫不经心地回答道:“红糖30文钱一斤,本店不接受还价。”

胡苗点了点头,然后又继续问道:“那粗盐呢?价格又是多少?”

店小二瞥了一眼胡苗,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耐烦。

他回答道:“粗盐25文钱一斤,但是最低起售半斤!”

看到店小二那个逼样子,胡苗心里吐槽:最低起售半斤,这店家未免也太小看人了!

但她并没有将心中的不满表现出来,而是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地说道:

“那好,你给我称10斤红糖,再称10斤粗盐!”

店小二听到胡苗的要求,眼睛瞬间瞪得大大的,满脸的不可思议。

他难以置信地再次确认:“你……你确定要这么多吗?”

在那个年代,除非是大户人家,否则普通百姓很少会一次性购买如此大量的盐和糖。

毕竟,这些生活必需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日子还过不过了呢?

胡苗见店小二如此反应,佯装要离开,皱着眉头说道:

“你卖不卖?如果不卖的话,我就去别家店了!”

店小二见状,连忙改口:

“卖卖卖!我们这开门做买卖,哪有不卖的道理!只是,这买红糖和粗盐,都是要凭借户籍的,客官,你带户籍了吧?”

胡苗从背篓里面拿出了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户籍,递给了店小二。

店小二接过户籍,仔细地查看起来。

他看到这十几口人的户籍,心想买这么多红糖和粗盐,也确实说得过去。

于是,他立刻变得恭敬起来,哈着腰将户籍还给胡苗,然后连忙拿起秤,开始称出10斤红糖和10斤粗盐。

胡苗接过红糖和粗盐,放入背篓里面,然后从怀里掏出一小块银子。

店小二拿出小秤,仔细称量了银子的重量,然后数了6吊零73文钱递给胡苗。

“客官,您收好钱!咱店里还有别的东西,您要不要再买点?”


    (http://www.u9xsw.com/book/g0eahe-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