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可与不可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5章 可与不可

 

扬州,寿春。

一月六日下午,董昭、司马懿二人一左一右,陪在曹睿两侧,在城外淮水旁缓缓踱步。

寿春位于淮水中游,如今是大魏名副其实的物流与航运中心,没有之一。刚刚告别了最后一支从巢湖向海西航行的船队,可寿春左近的码头依旧繁忙无比。来自河北、司隶、青徐兖豫的船只络绎不绝,前后相望,接连不断的向寿春及周边的各种仓库递送着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

“说起来要不是昨日蒋子通来问朕,催了朕一下,朕恐怕要出发前一日才能决定。”曹睿缓缓说道:“朕想了一整夜,最后决定由董公和司空一同留在寿春镇守。依旧是董公统辖枢密院事,司空负责尚书台事,若后方有紧急之事,可由你们二人共同议定决策。”

“后方政事交给臣,陛下尽可放心。”司马懿连声应道。

曹睿微微点头,等了几瞬,都没听到董昭应声。曹睿转头向左,却发现董昭皱着眉头,似乎在思索些什么事情,察觉到皇帝的目光后,董昭轻咳了一声,缓缓说道:

“臣有一问,请陛下为臣解惑。”

“何事?”

“陛下会过江吗?”董昭语气平静。

曹睿沉默片刻,语气笃定的答道:“如若大军过了江,朕也一定会过江的。不过朕若过江,也只会到建业一处,足以向全天下表态了,其余地方朕不会去。”

“臣知晓了。”董昭点了点头:“臣请陛下命皇长子邺王留守寿春,以臣和司空二人辅佐邺王署理行在诸事,兼领本职。”

曹睿倒是被董昭此语弄得一愣:“董公,朕不过渡江而已,有这个必要吗?”

“大江本为天堑,三十余年来武帝、文帝多次欲渡而不可,甚至先帝当年乘舟入江,几乎为敌所乘,遭遇险境。”董昭站住脚,正色看向曹睿说道:“对于大魏和吴、蜀两国,对于整个天下,陛下亲自过江足可以激励全天下之人。”

“可话说回来,过江必乘舟楫,非人力所能为之。且大江并非淮水这般浮桥可渡,大魏水军自夸战力,征东将军陆伯言是陛下妹婿,也是良将,又与孙权有破家之恨。但孙权水军久习舟楫,世上用兵也无法摒弃万一。以往陛下赶赴关西也好、幽并和营州也罢,如有不谐,总能凭借骑兵强横保得陛下无虞,但渡江毕竟不同。”

“故臣有此语呈给陛下。”

曹睿叉手立住,深吸了一口气,转而又朝着司马懿看了一眼。司马懿显然也被董昭的话所惊到了,本能的欲要观察皇帝的表情。一君一臣的目光,就这样在半空中碰上。

司马懿下意识的低头躲开,可他刚低下头来,却又猛然发觉自己举止的不妥之处。躲什么,有什么好躲的!

司马懿咽了咽口水,当即拱手:“陛下,董公老成谋国之言,有理,但似乎也有些过于求稳了。可与不可,臣以为陛下可随心而决。”

“朕无可无不可。”曹睿轻笑一声,背着手继续向前走去:“邺王是朕长子,也确实聪慧。给他这个‘署理行在诸事’的空名头,倒也不是不行,就按董公说的来办吧。”

“臣遵旨。”董昭捋须点头,面上依旧平静,似乎自己建议被皇帝同意,他也没什么感觉一般。

二人依旧随着曹睿在淮水边踱步,说了些准备出军的杂事。

枢密副使刘晔、尚书左仆射兼吏部尚书黄权,此二人作为枢密院和尚书台的主官随行。六部尚书中选了工部尚书司马芝、兵部尚书王基二人,枢密院也挑选了扬州房、兵籍房和军机房的枢密随行。

待三人结束散步,骑马返回城中之后,司马懿与董昭将皇帝送到宫门处辞别,分两路各自回官署之中。

回去的路上,司马懿一直在想着今日皇帝和董昭之间的言语。董昭之言虽然有理,但皇帝又决断的如此之快。而且从皇帝反问董昭来看,董昭实现是没与皇帝通过气的,那皇帝为何这般快就同意了?

董昭先提议,自己说‘可与不可,陛下可随心而决’,然后皇帝说‘朕无可无不可’,就这般定下了。

无可无不可?

司马懿隐约记得此话出自论语,回到值房里命文吏将书取来亲自翻阅,发现的确如此。但司马懿本能觉得皇帝说这句话是有深意的,故而将礼部尚书徐宣唤到自己值房里来。

“宝坚,我有一事有些叫不准,台中你读书最多,故而请教你一番。”司马懿示意徐宣坐下。

“司空有何要问属下?”徐宣有些纳闷,这还是司马懿第一次因为这种事情找他。

司马懿捋须道:“无可无不可,此话是什么意思?”

徐宣挑眉细细观察了一番司马懿的面孔,这句出自论语的话,司马懿不应该不知道。转念一想,徐宣组织了一下语言后,拱手说道:

“无可无不可,就是字面意思。而此语的出处倒有两处,原出处为论语微子,是孔圣说自己可以做官也可以归隐。第二个出处,先帝此前令我与人整理东观汉记的时候,我曾在书中读到过。”

“东观汉记?”司马懿反问。

“是。”徐宣点头:“内里说,昔日马援从洛阳见了汉光武返回陇西后,隗嚣询问汉光武是何等人物,马援说汉光武胸襟与汉高帝类似。隗嚣又问汉光武能否比得上汉高帝,马援答曰不如,说汉高帝无可无不可。”

司马懿沉默着点了点头。

“司空,司空?”徐宣看向司马懿,小声问道。

“我这里没其他事情了,宝坚且回吧。如今是战时,连你们礼部都领了监督粮草的职责,甚为辛苦,待伐吴得胜之后,我来为你和礼部请功。”司马懿随口搪塞了几句。

“好,属下告辞。”徐宣也不拖沓,行礼而出,只留司马懿自己一人留在屋中。

司马懿自弱冠之事就用心庶务,而不关注经学。虽说该懂的东西都懂,但若真遇到寻章摘句的学术问题,还是要翻书或者请教博学之人的。

司马懿暗中宽慰自己,若是出自东观汉记……读过此书的人也不算多,自己不知晓,倒也无可厚非。看来,日后自己是该多读些书了。

曹氏三代,武帝曹操文才卓然,文帝曹丕博学捷思,当今陛下学通文武。不如他们,实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陛下欲以汉高帝自比吗?”司马懿自言自语,叹了一声:“若陛下要学汉高帝,我能做萧何否?”

随即又摇了摇头。

汉高帝功人功狗,以萧何为平天下首功。司马懿又自知之明,心知无法比拟萧何,就连张良、陈平这种人物,自己似乎都逊色一些。

来日方长。

司马懿小声宽慰着自己。


    (http://www.u9xsw.com/book/edajee-7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