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故发生在孟子显、何游之进京驻跸之时。
十二月刚过,几位大将转回京师述职受赏。红油绢伞,令号双旗,西台大轿,卫队开道。
而今尚且不到弱冠之年的小将何游之,赤罗衣绣狮补,六梁冠插雉尾。清苦边寒的磨砺叫他脸膛粗糙,但瞳孔黑亮,即便坐时也凛凛威武,蓄势待发。
初出茅庐便己有了燕颔虎颈之貌,万里侯相之势。
只是他到底是年轻,此番得胜回朝奉命受赏,脸上难免藏不住得意志气。
他家是世代军户出身。军户大多是我朝开国之初几户之中抽一户定下来的,与农户、商户一样是永世不可更换的户籍。军户世世代代都要派青壮男子去义务充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动辄充当炮灰死无声息,还没法耕种家里的田地。
以至于时人以军户为耻,甚如贱籍。
何游之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大头兵。到他小时候,家贫无以为生。父亲当了逃兵,捉回去叫人打死了。他家被连坐,女为家婢,男充边军。
不幸中的万幸是,他母亲一夜未睡,往上捯了捯家里的亲戚谱系,迅速而镇定地替他找到了一条出路——
章家。
章家是他家关系极远的一门亲戚,绕断了十根手指头才能攀扯上些关系。当时,章家己然出了章柏玉这么个万中无一的天才进士,风光无两。何游之的母亲便抹下脸面带着几岁大的他去哭求章家帮忙,好歹走了个后门将她母亲留在章家为婢,把他送到京城里章柏玉身边做磨墨铺纸的小童,只求跟着章柏玉能日后能中科考,一夫得道九族升天,一家人就此脱离军籍。
“休要像你那个不争气的爹!”
母亲严厉地警告他。
何游之有几分聪明劲。自打他到了章柏玉府中,就几乎成了胡同里外这个年纪小孩的孩子王,走街串巷打探消息,无有不灵的。就连章柏玉有时也颇为喜欢他,出门往来,遣人送信也乐得叫他去办。
但这着实还不够读书的料。
章柏玉偶尔听他磕磕绊绊地念书,一副在椅子上根本坐不住的样子,就不由得失望地摇摇头。
论辈分,他平时管章柏玉叫一声“舅父”。这位舅父学富五车公务忙碌,一派威风凛凛的作派着实叫何游之从小就钦慕不己。此时见舅父这副表情,他慢慢低下头,赌气地摆弄手指。
他就不信了,什么破书他读不得?
何游之要面子,偏要叫人知道他的本事。
读西书五经差些,但他读兵书顺畅得很。母亲送他来京城是为了叫他学章舅父考科举当文官,但偏偏他去考了武举。少年意气,一朝得志。
从武当不了大官,日后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朝堂上,也都更加危险。但当时一朝扬名的何游之考虑不到这些。他沉浸在志得意满之中,请求章柏玉举荐他去边关带兵成事。
章柏玉同意了。
他同意并不仅仅因为何游之确有些本事,其实也是因为何游之是他家族内的亲戚,更是他带大的孩子。可以说名为舅甥,实有父子之情。
君臣父子,般般伦常。章柏玉认为,为父者为子谋前程,是一件理所应当的常事。若是其中有些不为外人道的曲折私心,那也在所难免。
是以,何游之小小年纪就当上了重镇边防总兵的高位。
他以为凭他的本领,定能成好一番大事。不想官场种种,远比他想得要龌龊。初出茅庐,他就受到了上级的种种刁难。不是缺少粮草,就是不给盔甲,行军没有后援,冲锋不给功劳。他开始屡屡败仗,灰头土脸。
去他**的!
何游之一抹脸上连夜偷袭沾上的干巴泥巴,眼冒怒火,骂得难听至极。
他写信去请求京城章舅父的帮助。但其实他所遭到的种种不顺,就是京城权力中心的风云搅动,水波一般波及到边关的效应罢了。章柏玉当时自身难保,如何能帮他?
就这样僵持了好几个月,何游之听说了京城打算严惩他的小道消息,甚至还连累了章舅父。
他急得跟什么似的,连夜召集师爷副将于行辕内商讨办法。
不想,办法还没商讨出来,事情就像是水底冒出来的泡泡,“啪”地一小声首接破掉了,什么也没发生。
他名义上被革职,实际上指挥权还在他这里。
有人脉消息都灵通的师爷偷偷告知:“章阁老为您把事情平了。”
“平了?”何游之疑惑,“如何平的?”
师爷指指南面京城的方向,道:“中宫贵人相助。”
中宫?
何游之脑袋好半天才转过弯来。
中宫里……就只有万岁爷的皇后吧?或者当今万岁爷有妃嫔么?又或者指的是太后?
彼时邵炳文还活着,元镜还是皇后。何游之只知道练兵打仗,不知道皇帝的后宫到底住着哪几个人,因此茫然地挠了挠脑袋。
“皇上的妃子怎么能办成这样的事呢?她们不是就在后宫里待着么?”
师爷赶忙摆了摆手,神秘道:“哎呦,大帅可不能这么说!那当今皇后殿下……”
他拱手。
“……本事大着呢,大帅且留意着罢!”
不久后,皇帝驾崩,新帝即位。章柏玉亲笔书信送至。信中嘱咐他不必旁生杂念,只需替皇上好好打仗。家中诸人毋需惦念,一切都好。以及,稍许提及了那位神秘的太后殿下。
何游之翻过来调过去,只看出舅父似是得到了这位中宫贵人的庇护,暂且官运亨通。
放下书信,他想,如今他与舅父可算是有了个大靠山,以后他便不会再受那种脑袋长在屁股里的长官的鸟气了吧?若是立了功得个恩典,叫母亲也跟着荫封,她老人家定会高兴的。
回京之前,他兴致勃勃地给远在老家的母亲去了封家书,大说特说自己这几年在外的威风,顺带提了如今舅父有太后撑腰,跟着舅父,日后他的前途大着呢。
回程途中,他很快收到了母亲的回信。
出乎意料地,母亲并没有表现出欣喜。相反,这位上了年纪但仍然如年轻时一般眼明心亮的老夫人口气严肃地叮嘱他:“什么前途大着呢?你资历还短,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你章舅父固然是太后跟前第一大红人,但……流言也多着呢……无论如何,你刚受罚,此番回京别给你章舅父添麻烦!务要记住!”
流言?
何游之离了行帐进了城,一打听才知道,自京城向外,谁人不知——
“前朝有个大老爷,后宫有个凤娘娘。娘娘衣袖抖三抖,老爷趴在宫墙望。”
老爷趴在宫墙望?
何游之正是青壮年纪,几个字稍在舌尖滚三滚就品出了其中的深意,叫涨红了脸。
舅、舅父他——
他吞了吞口水。
(http://www.u9xsw.com/book/dh0iee-7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