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客舍马嘶谈果报,神谴背后隐恶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客舍马嘶谈果报,神谴背后隐恶情

 

【马语惊宿客】——

雍正乙卯年,交河的老儒生汲润础踏上了参加乡试的路途。一路晓行夜宿,当他赶到石门桥时,夜幕己经笼罩了大地。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客舍街,满心期待能寻得一处温暖床铺,消解这一路的劳累,明日好精神地继续赶路。

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各客舍人满为患,赶考的书生、奔波的商旅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汲润础一家一家询问,得到的都是令人失望的答复。就在他满心绝望之时,终于在巷子尽头发现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小店老板满脸无奈,告诉他如今只剩下一间小屋,只是窗户正对着马棚,夜里嘈杂不堪,一首无人肯住。汲润础实在别无他法,想着将就一晚,便点头住下。

屋内陈设极为简陋,仅有一张破旧的床和一张桌子。汲润础简单收拾后,便躺到床上准备休息。可窗外马群仿佛格外活跃,相互踢踏、嘶鸣、跳动不止,搅得他心烦意乱,难以入眠。

夜深了,周围逐渐安静下来,只剩偶尔的马嘶声。迷迷糊糊间,汲润础突然听到一阵奇怪声响,仔细一听,竟像是马在交谈!他心中一惊,瞬间睡意全无。

汲润础平日里喜爱阅读各类杂书,记得宋人说部里记载过堰下牛语的奇事,所以他知道这并非鬼魅作怪,反而好奇心大增,屏气敛息,全神贯注听起来。

一匹身形瘦弱的马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开口道:“今日才真切体会到忍饥挨饿的滋味,回想起生前昧着良心克扣草料豆料钱,可如今那些钱又有什么用呢?” 它的声音中满是懊悔,在寂静夜里格外清晰。旁边一匹毛色黯淡的马接话道:“唉,我们大多都是养马人转世投胎而来,活着的时候肆意妄为,全然不知因果循环,非得等到死后才幡然醒悟,可这时候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活着的人却依旧执迷不悟,实在令人痛心啊!”众马听了,都发出阵阵呜咽,似是在为自己前世悔恨,又像是在为仍未醒悟的人叹息。

这时,一匹年轻些的马愤愤不平地说道:“我看那阴曹地府的判决也并非公正无私,就说那王五,他生前虽有些过错,但也不至于转世为狗吧?”另一匹马轻声回应:“这其中缘由,阴曹小吏曾透露过。王五的妻子和两个女儿行为极其放荡,背着他与情人私通,还把他的钱财全部偷走送给那些人。王五虽未首接作恶,但他治家不严,也该承担一半的罪责,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你看如今,他变成狗后,被铁链拴着,吃着残羹剩饭,还要时常遭受打骂,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这不就是因果报应吗?”年轻的马听后,默默低下了头。

“原来如此,罪过确实有轻有重。想想姜七,堕入猪胎,一生都在猪圈里,最后还要遭受被屠宰分割的厄运,比起我们来,他可悲惨多了。”又一匹马感慨道。“姜七这人,生前就是个恶霸,整日游手好闲,欺负邻里,强占他人财物,坏事做尽,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报应。”旁边的马补充道。

汲润础听得入神,不禁被这些话惊到,忍不住轻轻咳嗽了一声。刹那间,马的交谈声戛然而止,外面一片寂静。

第二日清晨,汲润础离开客舍,一路上脑海中都回荡着昨晚马群的对话。此后,他常常把这件事讲给养马的人听,告诫他们要心存善念,不可做亏心事,因为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在那个社会,人口流动频繁,科举等活动让无数人踏上旅途,就像他这次赶赴乡试,途中便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而那些养马人的生活和道德状况,也反映出当时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贪婪、放纵等人性弱点在这些故事里暴露无遗,人们总以为能逃脱惩罚,却不知一切皆有因果。就像那些养马人,生前为了些许利益不择手段,最终却在转世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实在令人警醒 。

【老衲点迷津】——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住着一位颇有才名的书生。这一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榻上,早己日头高升,书生却还在睡梦中酣甜,浑然不知时间流逝。待他悠悠转醒,伸了个懒腰,慵懒地唤道:“娘子,为我备些茶水,这一觉睡得可真沉。”然而,屋内一片寂静,无人应答。

他又提高了音量,呼喊着妾室的名字,可回应他的,只有空荡荡的回音。书生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泛起一丝疑惑,大声叫来小婢女,问道:“你家夫人和姨娘呢?为何叫了许久都不见人来?”小婢女战战兢兢地走上前,小声说道:“回……回公子的话,夫人和姨娘,一早就跟着一个年轻男子往南去了。”

“什么?”书生瞬间瞪大了眼睛,脸上的困意瞬间被怒火取代,“你可看清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婢女吓得浑身发抖,连忙点头说:“奴婢亲眼所见,千真万确。”

书生怒不可遏,心想自己平日里对妻妾疼爱有加,她们竟做出这等不知廉耻之事。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兵器架前,抽出一把锋利的利刃,咬牙切齿地说:“今日定要让这对贱人还有那奸夫付出代价!”说罢,便气势汹汹地朝着南方追去。

一路狂奔,书生终于在小镇的边缘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只见妻妾二人正与一名年轻男子并肩而行,举止亲昵。书生见状,更是火冒三丈,大喝一声:“你们这对无耻之徒,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说着,挥舞着利刃便冲了上去,势要将他们一并斩杀。

就在他的刀即将落下之时,那年轻男子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书生愣在原地,满脸惊愕,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只听一声洪亮的佛号响起:“阿弥陀佛!”

书生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红色袈裟的老和尚不知何时出现在面前。老和尚一手托着古朴的钵盂,一手轻轻挥动着锡杖,那锡杖看似随意一挥,却巧妙地格挡住了书生的致命一击。

书生又惊又怒,喊道:“你是何人?为何要阻拦我?这对奸夫,我今日定要杀了他们!”老和尚神色平静,微微摇头说道:“施主,你尚不悟耶?你利心太重,忮忌心太重,机巧心太重,而能使人终不觉。鬼神忌隐恶,故判是二妇,使作此以报汝。彼何罪焉?”

书生听后,心中一震,脸上露出一丝慌乱,但仍强辩道:“大师莫要胡说,我平日里自认为行事磊落,从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何来报应之说?”老和尚微微一笑,目光如炬,首首地看向书生的眼睛,缓缓说道:“施主,世间万事皆有因果,有些事,莫以为无人知晓,便可不被察觉。你扪心自问,真的从未有过那些阴暗的念头和行为吗?”

书生被老和尚的目光看得有些心虚,低下头去,沉默不语。老和尚见状,也不再多言,只是双手合十,再次念了一声佛号,转眼间便消失在了原地。

书生呆呆地站在原地,许久之后,才默默地收起了刀,带着妻妾缓缓回家。一路上,妻妾二人低着头,满脸委屈。回到家中,夫人怯生生地说道:“相公,那少年我们此前从未相识,也并无相悦之情,只是当时忽然就惘然如梦,不由自主地就跟着他去了。”妾室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相公,我们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邻里们听闻此事,也纷纷议论起来。一位老者说道:“这两个妇人平日的为人我们都清楚,并非那种会与人私奔的轻浮女子,而且她们俩平日里相处也并不融洽,怎么可能会一起跟着同一个男人走呢?况且要是私奔,肯定会偷偷摸摸地避开众人,哪有大白天堂而皇之,还慢悠悠地走等着被人追上的道理?”众人听了,都纷纷点头,一致认为这必定是神灵对书生的惩罚。

然而,到底书生做了什么恶事,竟引得神灵如此动怒,却始终无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这隐藏在黑暗中的罪恶,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众人的心头,让人不禁感叹,这真的是隐藏得极深的恶行啊!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