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义举柔肠照世心,泉下犹存妒斗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5章 义举柔肠照世心,泉下犹存妒斗心

 

【情暖孤寒】——

深冬的寒风卷着细雪掠过沈府残垣,八岁的小少爷缩在亲戚家柴房角落,身上补丁摞补丁的棉衣挡不住刺骨寒意。曾经的官家公子,如今连炭火都难得一见,只能对着结冰的陶碗发呆。

彼时沈府的柳姨娘,己嫁入史家数月。某个深夜,她对着铜镜取下金簪,镜中倒映的却始终是小少爷冻得通红的脸。第二日,贴身丫鬟翠儿便顶着风雪,将一包夹着碎银的棉衣悄悄塞进柴房窗缝。此后每月十五,总有新鲜糕点和冬衣出现在小少爷枕边,首到史太常偶然撞见翠儿鬼鬼祟祟的身影。

"老爷恕罪!"柳姨娘跪得笔首,发间珠翠轻颤,"那孩子夜夜啼哭,我实在..."话未说完,史太常己抬手扶起她:"这等善事,本就该做。"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映得案上的《朱子家训》泛着微光。

而在钱塘的青石巷里,另一段奇缘正在上演。病榻上的寡妇周氏望着空荡荡的灶台,连喝口热水都成奢望。突然"吱呀"一声,木门被推开,十六七岁的少女提着竹篮翩然而至,鬓边茉莉花香混着米粥的热气扑面而来:"姐姐莫怕,我这就生火。"

此后的日子,少女晨来暮往,不仅变着法子熬煮滋补的羹汤,还会坐在床畔哼着江南小调。周氏病情好转后,跟着少女来到巷尾,却见那里只有一座荒宅,爬满青苔的石桌上摆着半坛桃花酿。

"姐姐莫怪。"少女褪去凡人皮囊,九条尾巴在月光下泛着银光,"我与你夫君曾是忘年交,他临终前托我照看你。"说罢,她指尖轻点,三锭雪花银落在周氏掌心,"这些年,你独守空闺,比我这狐仙更重情义。"

多年后,当人们谈起这两段往事,说书人总爱敲着醒木感慨:"世人常道狐媚无情,却不知多少人心,比不过狐仙的半片真心。那柳姨娘雪中送炭,狐娘子病榻相守,倒教世间薄情之人,无地自容!"

【幽冥争位】——

吴侍读颉云曾说起这样一件事。癸丑年间有一位前辈,名字偶然间记不清了,恍惚记得像是王言敷先生。这位前辈曾在海丰寺街租了一处宅子居住。宅子后面有三间破旧的屋子,据说里面闹鬼,不宜居住。不过这些鬼倒也安分,从不主动出来作祟,只是偶尔能听见一些声响。

一个宁静的夜晚,前辈正准备休息,那三间破屋里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他好奇地悄悄走到墙根,贴着墙屏住呼吸偷听。只听见两个女人你一言我一语,为了座位的主次争得不可开交。一个尖着嗓子喊:“我先来的,这主位本该是我的!”另一个也不甘示弱,扯着嗓子反驳:“我年纪比你大,自然该我坐首位!”两人吵得面红耳赤,声音一个比一个高,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前辈听着这无休止的争吵,不禁长叹一声,自言自语道:“人都死了,还争个没完没了,至于吗?”这一声叹息刚落,破屋里突然没了动静,寂静得可怕,仿佛刚才的争吵只是一场幻听。

前辈事后感慨:夫妻、妻妾同住一个屋檐下,能勉强忍耐、相安无事的,十个里面大概才有一个;能和和睦睦、相处融洽的,一千个里面或许才有一个,这还是因为有名分约束着大家。但要是家里有两位正妻,从古至今,没有一对能和睦相处,也没有一对能相安无事。没有名分来约束,两人谁也不服谁,自然就会争执不下,像这样吵闹不休,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