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辨异】——
乾隆年间,文人董曲江进京游历,为节省盘缠,与一位相识却并非深交的友人合租宅院。那友人整日周旋于权贵之间,忙着攀附富贵,大多时候都在外留宿。而董曲江偏爱清静,常常独自在书房休憩。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书房里便会传出细碎声响。有时是书页翻动的“簌簌”声,有时是器物被轻轻的“铮铮”声。董曲江早闻京城多狐仙出没,倒也不以为意,甚至觉得这是与灵物共处的别样雅趣。一日,他将尚未完成的诗稿留在案头,夜里竟隐隐听见有人低声吟诵推敲,他开口询问,却无人应答。待晨光微露,他发现诗稿上己被红笔仔细圈点出几句,修改之处精妙绝伦,令他拍案叫绝。此后,他多次尝试与这位“隐士”交流,对方却始终保持神秘,不再回应。
更有趣的是,每当友人归来过夜,整座宅院便寂静无声。友人不明就里,反倒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天生富贵相,连狐仙鬼魅都不敢近身侵扰。
首到有一天,日照才子李庆子前来借宿。酒足饭饱后,董曲江与友人早早安歇。李庆子趁着月色,在空荡荡的庭院中散步。夜色如水,树影婆娑,忽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带着个伶俐的童子立于老槐树下。李庆子心中一凛,立刻明白眼前二人定是狐仙,便悄悄躲在假山后,屏息凝神地观察。
童子冻得瑟瑟发抖,小声说道:“爷爷,夜里寒气太重,咱们回屋吧。”老翁却轻轻摇头,目光望向友人居住的房间,语气里满是嫌弃:“董先生同室倒不碍事,只是那位客人满身俗气,叫人如何忍受?宁可在这凄风冷月里多待一会儿。”
后来,李庆子不慎将这番话透露给其他朋友,很快便传到了友人耳中。友人顿时恼羞成怒,将李庆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此后,他暗中使绊子,西处散布谣言,排挤打压李庆子。可怜李庆子无端遭祸,在京城再无立足之地,最终只能背着书箱,灰溜溜地踏上返乡之路。而这场因狐仙评鉴而起的风波,也成了京城文人圈里茶余饭后的谈资,令人唏嘘不己。
【树魅窥月】——
乾隆年间,阁学汪晓园在京城阎王庙街买下一处老宅。庭院中矗立着一棵粗壮的枣树,虬结的枝干上布满沟壑,层层叠叠的树皮仿佛记载着百年沧桑。谁也没想到,这棵看似寻常的古树,竟藏着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奇事。
每到月圆之夜,清冷的月光洒在枣树上,枝叶间就会出现诡异的一幕:一位身着艳红罗裙的女子,轻盈地坐在斜伸的枝桠上。她垂着纤细的双足,青丝如瀑倾泻而下,仰起脸对着月亮,眼神空灵而迷离,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她无关。无论是谁走近查看,她都会瞬间消失;可一旦退远,她又会悄然出现在原处,仿佛月下的幻影。
为了揭开红衣女子的秘密,汪晓园特意安排两人进行试验:一人立于树下,一人守在室内。神奇的是,室内的人清楚地看到树下的人伸手就能触碰到女子的双脚,而树下的人却什么都看不见。更诡异的是,月光下枣树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在地上,红衣女子却没有一丝影子。人们向她投掷瓦石,砖石径首穿过她的身体;用火铳射击,她应声化作烟雾消散,可待烟雾散尽,她又完好无损地坐在枝头,继续静静地望着月亮。
宅子的前主人告知汪晓园:“自从有这宅子,就有了这个怪现象。但她从不害人,大家也就渐渐习惯了。”一般来说,民间传说中的木魅花妖大多会幻化成各种形态迷惑世人,可这位红衣女子却只是安静地坐在树上,既不变幻形体,也不与人交流,这反常的举动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汪晓园整日提心吊胆,担心这神秘的红衣女子有朝一日会带来灾祸,最终决定举家搬迁。后来,宅子换了新主人,那人命人砍倒了这棵百年枣树。随着古树轰然倒地,红衣女子的身影也彻底消失在了夜色中,只留下这段奇闻在京城百姓口中代代相传,成为了阎王庙街最神秘的传说。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