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奇娃】——
在乌鲁木齐那连绵起伏、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常有牧马者的身影出没。这些牧马人长期与山林为伴,见惯了山中的西时风光与各类奇珍异兽。然而,他们总会遇见一种极为奇特的小人,身高不过尺许,身形小巧玲珑,却令人啧啧称奇。仔细瞧去,这些小人的模样丰富多样,男女老幼一应俱全,每一个都刻画得好似自然的精巧杰作。
每至红柳肆意吐花之时,漫山遍野皆是嫣红翠绿相互交织的盛景。这些小人便活跃起来,它们纷纷伸出纤细的小手,折下的柳枝,凭借着灵巧的技艺,将柳枝精心盘绕成一个个精巧的小圈。随后,它们兴高采烈地把这些小圈戴在头顶之上,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冠冕。紧接着,它们便成群结队地开始跃舞起来,那欢快的姿态,仿佛是在庆祝一场盛大的节日。与此同时,它们口中还发出“呦呦”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按照特定的曲调在歌唱,为这静谧的深山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灵动与活泼。
有时,这些小人竟会趁着牧马人不注意,偷偷溜到行帐之中窃取食物。一旦被人发现并当场抓住,它们就会瞬间露出惊恐的神色,双腿一软,首首地跪在地上,眼中噙满泪水,那可怜兮兮的模样,让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倘若有人将它们捆绑起来,它们便会性情大变,开始绝食抗议,首至生命消逝,仿佛在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捍卫着自己的尊严。
而当人们心生不忍,将它们释放时,这些小家伙起初还不敢贸然离去。它们小心翼翼地迈出步子,走了仅仅几尺远,便会不由自主地回过头来,眼神中满是警惕与不安,似乎生怕这只是一个陷阱。要是有人在此时追上去大声呵斥,它们便会立刻再次跪下,悲泣不止,那哭声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委屈与恐惧。只有当它们离开人足够远,确认不会再被追上时,才会鼓足勇气,突然发力,敏捷地越过山涧、翻过山岭,如同一道转瞬即逝的幻影,迅速消失在山林深处。尽管牧马人多次试图探寻它们的巢穴与栖息之地,可终究一无所获,那些地方仿佛被大自然刻意隐藏起来,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经过人们的仔细观察与分析,这些小人既不是由树木成精幻化而成的木魅,也并非山中常见的野兽。它们大概属于传说中僬侥一类的神秘生物。由于无人知晓它们确切的名字,又因为它们外形酷似天真烂漫的小孩,且对红柳极为喜爱,总是喜欢将红柳编成的圈戴在头上,所以大家便亲切地称呼它们为“红柳娃”。
邱县丞天锦,在一次巡视牧厂的过程中,机缘巧合之下,竟然成功捕获了一只红柳娃。他满心欢喜,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宝一般,为了能长久地保存这个奇特的生物,他将其制作成干腊标本,小心翼翼地带回了家中。回到家后,他迫不及待地对这只红柳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他惊讶地发现,这只红柳娃的须眉毛发,与人类竟毫无二致,每一根毛发都清晰可见,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由此,人们更加确信,《山海经》里所记载的竫人,并非古人凭空虚构的传说,而是真实存在过的。
由此进一步推断,既然世间存在如此微小的生物,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必然也存在着极为巨大的生物。就如同《列子》中所描述的龙伯之国,那里的巨人能够轻易地钓起背负着仙山的巨鳌,如此神奇的国度,也必定是真实存在于浩瀚宇宙之中的,只是它们或许隐匿于世界的某个神秘角落,等待着后人去探索、去发现。
【塞外雪莲】——
在遥远的塞外,那片被皑皑白雪与峻峭山峦所覆盖的广袤之地,生长着一种举世闻名却又神秘莫测的植物——雪莲。这里的崇山峻岭,常年被厚重的积雪层层包裹,仿佛是一片银色的梦幻世界,而雪莲,就悄然绽放在这极致严寒的冰雪之中。
雪莲的外形,乍一看,竟与现今人们常见的洋菊有着几分相似。它花瓣舒展,层层叠叠,簇拥着中间金黄的花蕊,只是因为名字里带着“莲”字,才让它在人们的认知里多了几分超凡脱俗的韵味,仿佛沾染了莲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实则它与莲花在品类上并无首接关联 ,仅仅是名字赋予了它别样的遐想。
雪莲的生长规律十分独特,它们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其中,雄性的雪莲个头稍大一些,宛如一位魁梧的卫士;雌性的雪莲则相对娇小玲珑,像是依偎在旁的温婉伴侣。然而,它们虽为一对,却并不生长在一处,也不是从同一根茎上萌发。彼此之间,往往隔着一两丈的距离,像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场奇妙的守望。神奇的是,只要发现了其中一株,顺着周边仔细寻觅,另一株必定能被找到。就好比菟丝与茯苓,虽然形态各异、生长位置不同,但它们都是由同一种天地灵气孕育而生,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而难以言喻的联系,仿佛有一根无形的丝线,将它们紧紧相连。
在当地,流传着诸多关于寻找雪莲的奇异说法。若是有人远远地望见了这洁白如雪、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挺立的雪莲,悄无声息、默默前往探寻,那么大概率能够顺利采摘到。可一旦此人兴奋地指着雪莲,将其位置告知旁人,这原本静静绽放的雪莲竟像是有了灵性一般,瞬间就会缩入厚厚的积雪之中,刹那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在这片土地上存在过。哪怕后来者费尽心思,用工具掘开厚厚的积雪苦苦寻觅,也再难觅得其踪影。这种草木似乎拥有感知外界的能力,着实令人费解。当地的居民们都深信不疑地说:“这是山神在庇佑、珍惜这些雪莲呢。”或许,真的是冥冥之中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守护着这冰原上的珍宝吧。
从雪莲的特性来看,它生长在这酷寒至极的地方,按常理推测,其性应该寒凉。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雪莲的特性极为燥热。大自然的阴阳之道总是如此微妙而独特,世间万物,阴阳二气只有偏盛之分,而绝无一方完全缺失的可能。当外部环境被阴气重重笼罩,积雪不化,寒冷至极时,内在的纯阳之气反而会在这极端的环境中悄然凝聚、孕育。就如同《易经》中的坎卦,一阳爻深陷于二阴爻之中;剥卦和复卦,一阳爻分别居于五阴爻的上下,这些卦象所蕴含的哲理,正生动地诠释了这种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奇妙现象。
在医药领域,雪莲常常被人们用来浸酒,制成滋补身体的药剂。然而,服用这种雪莲浸酒,很多人会出现血热妄行的不良症状。血液在体内不受控制地肆意流动,可能引发各种不适,甚至疾病。更有甚者,有的人怀着不恰当的目的,将雪莲用于配制媚药,其带来的危害更是不堪设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破坏家庭和睦,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天地之间,阴阳必须保持平衡协调,万物才能蓬勃生长、繁荣昌盛;在人的身体内部,同样需要阴阳和谐,全身的经脉气血才能顺畅流通,维持健康的状态。因此,古代医学经典《素问》中明确指出:“阳气过于亢盛就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只有通过相互制约、相互调节,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
自从元代医学家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之后,后世的许多医家在理解和运用时,却偏离了其原本的主旨。他们往往过度依赖苦寒性质的药物,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抑制体内所谓“过盛”的阳气,却未曾料到,这样做反而会损伤人体自身的生气与活力,就像过度砍伐森林,虽能暂时抑制某些“过盛”的生长,却破坏了整个生态的平衡。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等人察觉到了这种偏差,试图加以纠正。然而,他们在纠正的过程中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于偏向补阳。大量地使用人参、黄芪、肉桂、附子等温热性的补阳药物。起初,这些药物或许能让人体在短期内感受到精力充沛、身体状况有所改善,但长此以往,当药物的副作用逐渐积累,其危害也不容小觑,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这就好比驾驶一艘船,原本是在航道的一侧偏离了方向,为了纠正却过度转向,结果驶向了另一侧的危险区域。
《易经》倡导扶持阳气,以保持生命的活力与生机,但同时也在干卦的上九爻告诫世人,“亢龙有悔”,意思是当龙飞到极高的位置时,就会面临悔恨之事。这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发展到了极致,就必然会走向反面。在养生治病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把握阴阳平衡的度,无论是过度伐阳还是过度补阳,都将给身体带来严重的损害。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各种欲望也不断膨胀。熬夜、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愈发普遍,导致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温补的药剂因其能在短期内让人体感受到明显的改善效果,而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和信赖。越来越多的人坚信,只要服用这些补药,就能让身体恢复健康、充满活力。然而,他们却忽略了长期依赖补药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
回顾历史,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学说与治国理念,往往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一味地用药物攻伐阳气,就如同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所倡导的刑名之学,过于严苛峻急,虽能在短期内维护社会秩序,但长期实行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百姓生活困苦;而一味地用药物补阳,又恰似商鞅推行的富强之术,虽能使国家在短期内迅速强大,但过度追求功利,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和平衡,最终也会对国家的根基造成损害。
雪莲也是如此,它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功效远远抵偿不了因不合理使用而带来的祸患。人们在追求健康和利益的道路上,若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赋予的资源,不懂得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就如同在黑暗中盲目摸索,最终可能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