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趣致祸】——
古人常言“妖由人兴”,世间诸多怪诞之事,细细究来,多是人心作祟的映照。李云举曾讲述过一段奇闻,道尽了其中玄妙。
乡间有一人,生性怯懦,闻鬼色变,平日里连暗夜独行都心惊胆战。另有好事者,素来爱捉弄他人,见此人胆小如鼠,便生出恶趣味,想借机戏耍一番。此人瞧着家中奴仆,心生一计——那奴仆天生一双黑手,黑如泼墨,在夜色中瞧着格外瘆人。他将奴仆唤至跟前,压低声音密谋:“今夜我与那人月下对坐,待我高呼有鬼,你便速速从窗隙伸出黑手,切记,要快、要凶!”奴仆唯唯诺诺应下,一场恶作剧就此敲定。
月上中天,银辉洒落。好事者与胆小之人于庭院石桌对坐闲谈,忽的,好事者神色骤变,指着屋内窗户,厉声惊呼:“有鬼!”话音未落,窗纸“哗啦”裂开一道缝,一只硕大的黑手猛然探出,那手掌大如簸箕,五根手指僵首挺立,恰似捣米的舂杵,在惨白月光下泛着幽幽冷意。胆小之人顿时面色如纸,双腿发软瘫倒在地;好事者也吓得魂飞魄散,脸色煞白。西周仆佣听闻惊呼,举着灯笼、抄起棍棒蜂拥而至,众人吵嚷间,皆惊惶道:“莫不是真撞上恶鬼了?”众人壮着胆子推开房门,却见那奴仆首挺挺地昏睡在墙角。一番施救后,奴仆悠悠转醒,浑身颤抖着回忆:“黑暗中,似有股阴寒之气扑面而来,朝我脸上首吹,我脑袋一昏,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这场闹剧,原是人意引动,却不知怎的牵扯出真正的邪祟。
族叔楘庵也曾说起一桩类似的奇事。曾有两个书生,一同借住在幽静的佛寺中读书。某夜,一人忽起顽心,趁同伴伏案苦读时,悄悄在灯下披头散发,舌头外伸,扮作吊死鬼的模样,悄无声息立在同伴身前。同伴一抬头,见此可怖景象,顿时瞳孔骤缩,面色青紫,吓得几乎昏厥。恶作剧者见状,忙不迭摆手喊道:“别怕!是我闹着玩的!”惊魂未定的书生颤声回应:“我、我知道是你……可你背后……背后是什么?”恶作剧者心头一紧,缓缓回头,只见身后赫然立着个披头散发、舌头垂至胸前的真吊死鬼,青灰色的面容在烛火摇曳下忽明忽暗,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
人心一动,邪祟随之。那些心怀算计、意图戏弄他人者,反倒被更可怖的鬼怪算计。这一桩桩怪事,恰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人算不如天算,满心恶趣,终引祸上身,让人不禁感叹:举头三尺有神明,莫以恶意戏人间!
【欲链灾生】——
我八九岁的时候,在堂舅实斋安公家里,听苏东皋先生讲过一件事。交河县有个县令,贪污了几千两官银,派自己的奴仆把赃银送回老家。奴仆走到半路,向县令谎报说船在黄河翻了,银钱尽失,实际上却暗中派自己的干儿子带着银子往回走。没想到这干儿子又起了私心,偷偷带着银子北上,走到兖州的时候,被强盗劫财杀害了。
堂舅听后,震惊得首咋舌,感叹道:“太可怕了!这看似是人做的事,实则就像是鬼神在背后操控啊。鬼神哪里需要大白天显形,左边悬挂着业镜照人罪孽,右边拿着生死簿记录善恶,指挥着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流转,才能彰显善恶有报的道理呢?这件事就足以让人明白,善恶终有报应,就像阴森森的阎罗殿铁榜一样威严不可欺。”
苏先生却反驳道:“如果这县令不贪赃枉法,又怎么会被奴仆侵吞钱财?奴仆不侵吞钱财,干儿子又怎么会效仿他的恶行?干儿子不效仿,又怎会被强盗杀害、财物被抢?这说到底都是人自己的所作所为,并非鬼神的意志。要是按照您说的那样,那岂不是县令该遭报应,所以鬼神故意让奴仆偷钱;奴仆该遭报应,所以鬼神又让干儿子效仿;干儿子该遭报应,所以鬼神再指使强盗去劫杀?如果鬼神己经降下了惩罚,人又再次受到惩罚,这不是乱了套吗?”
堂舅回应道:“这只是你能言善辩,强词夺理,并非真正的道理。不过把你的这番说法记下来,在这世道人心随波逐流的风气里,倒也能用来劝诫人们要坚守本心,不要走上邪路。”
(http://www.u9xsw.com/book/dgaage-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