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年终总结会刚刚落下帷幕,整个团队都还沉浸在那股振奋人心的氛围之中。
各部门负责人在会议上纷纷立下壮志,誓言要在新的一年里全力突破业绩,大刀阔斧地开拓市场。
而陆铮,这位在公司决策层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此刻正伫立在宽大的落地窗前,静静地俯瞰着城市中闪烁的灯火。
然而,陆铮的思绪早己飘向更为深远的地方,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剧本内容创作的深度思索之中。
陆铮缓缓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回到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指尖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在陆铮心中,影视部门无疑是公司战略布局里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承载着为公司实现商业变现的重任,更是传播企业文化、展现公司创意与深度的关键载体。
陆铮所追求的,绝非仅仅是能够盈利的普通项目,而是那些既具备卓越市场价值,又蕴含深刻艺术内涵的上乘之作。
办公室里的灯光在凌晨两点的静谧中依旧明亮如昼,陆铮揉了揉那己然酸胀不堪的眼睛,放在一旁的咖啡杯里,液体早己没了温度。
窗外,偶尔有车灯闪过,转瞬即逝的光影在陆铮略显疲惫的脸上一晃而过。
陆铮低头望向桌上凌乱散落的草稿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场景构思和细致入微的分镜草图,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陆铮的心血与智慧。
“终于完成了。”陆铮长舒一口气,像是完成了一项重大使命。陆铮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张剧本大纲平整地放进文件夹里,文件夹上分别贴着三个标签:《鬼影实录》、《坠落》和《飞屋环游记》。
陆铮首起身,走到办公室角落的小冰箱前,轻轻打开冰箱门,取出一瓶冰水。
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缓缓滑下,让陆铮那有些混沌的头脑稍稍清醒了几分。
陆铮重新回到桌前,轻轻地翻开第一个文件夹,眼中满是自信与期待。
“伪纪录片形式,”陆铮轻声地自言自语,手指轻轻抚过剧本第一页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采用固定机位拍摄,全部使用手持 DV 和监控视角,以营造出最真实、最具临场感的氛围。”
这个剧本讲述的是一对年轻情侣林宇和李静搬入新家后,遭遇一系列超自然现象的恐怖故事。
陆铮在剧本中精心雕琢了一个渐进式的恐怖节奏,从最初门的自动开关、隐隐约约的细微脚步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让人心里发毛的细节,逐步发展到后来李静被神秘力量附身,林宇陷入绝境最终惨死的惊悚情节。
而剧本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当属结尾处被附身的李静对着镜头露出诡异微笑的那个镜头。
陆铮特意在剧本旁认真地标注:“此处特写面部表情,保持 5 秒静默,让观众在这短暂而漫长的寂静中充分感受恐惧的蔓延,然后突然黑屏,给观众留下无尽的遐想与后怕。”
“成本控制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所在,”陆铮在制作方案中郑重地写道,“全片预算必须严格控制在 400 万元以内。我们将使用真实住宅作为拍摄场地,这样既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又能节省搭建场景的费用。
演员的表演方式采用即兴表演,充分发挥演员的创造力与临场应变能力,让表演更加自然真实。至于特效部分,全部采用物理方式实现,比如利用钓鱼线来拉动门,安排工作人员躲在床下制造令人毛骨悚然的动静等等。”
不仅如此,陆铮为这部影片设计的营销方案更是堪称一绝。陆铮详细地规划了病毒营销的每一个具体步骤:
首先,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巧妙地散布“真实灵异事件”的传言,引发网友们的好奇心与关注度;
接着,举办限量的午夜场放映活动,专门录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惊恐万分的反应,将这些真实的反应作为极具吸引力的宣传素材;
陆铮甚至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互动环节——在影片的官方网站上设置投票机制,让观众投票决定电影是否应该在他们所在的城市上映。
“恐惧,往往源于未知,”陆铮在方案总结中这样写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观众深度参与到故事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在脑海中勾勒出最恐怖的画面,从而实现最强烈的情感共鸣。”
紧接着,陆铮翻开了第二个文件夹,这个文件夹明显厚实许多。里面不仅有完整的剧本,还有大量精心收集的攀岩场地照片和详细的结构图。
《坠落》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两位极限运动爱好者王佳和唐诗攀登一座废弃电视塔的惊险故事。
由于梯子突然断裂,她们被困在了高耸的半空之中。陆铮在剧本中精心塑造了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主角,通过她们之间的性格冲突来推动剧情发展。
王佳因丈夫意外去世而深陷抑郁的泥沼无法自拔,而唐诗则是她丈夫生前的挚友,希望借助这次极限冒险帮助王佳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拥抱生活。
“这部影片将采用实景拍摄与特效完美结合的方式,”陆铮在制作方案中详细地阐述道,“我们将搭建一座 30 米高的电视塔局部结构用于实地拍摄,其余部分则通过先进的 CGI 技术进行延伸拓展,以营造出逼真的高空环境。
同时,两位主演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攀岩训练,确保在拍摄过程中能够真实地展现出极限运动的惊险与刺激,以及角色在困境中的恐惧与挣扎。”
陆铮还特别标注了几个关键场景:王佳在塔顶度过漫长黑夜的那场戏份,一定要进行真实拍摄,让演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亲身去体验那种身处高空的极度恐惧;
唐诗不慎坠落时的慢镜头,要精准地捕捉到演员脸上真实的惊恐表情,将那种生死瞬间的绝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而结尾处的反转情节——原来唐诗早就不幸死亡,一切不过是王佳因过度悲伤和恐惧而产生的幻觉——这需要演员通过细腻入微的表演来实现自然过渡,让观众在恍然大悟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在营销方案方面,陆铮计划与各大极限运动社区展开深度合作,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恐高挑战”活动。
活动现场,邀请观众们站在高空玻璃观景台上观看影片的精彩预告片,亲身体验那种心跳加速的刺激感觉。
同时,陆铮还设计了一个极具话题性的社交媒体话题#你能坚持几分钟#,鼓励观众们在观看影片后,积极分享自己在观影过程中的紧张反应,从而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
“这绝不是一部简单的惊悚片,”陆铮在笔记中认真地写道,“它不仅仅是为了给观众带来短暂的视觉刺激,更是一个关于失去、恐惧与重生的深刻故事。
我们的营销重点要突出情感共鸣,让观众在感受惊悚的同时,能够深入地体会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引发他们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http://www.u9xsw.com/book/dfdjdj-19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