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 章我的牛马生活从大学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 章我的牛马生活从大学开始

 

“这位大哥,你要找我调剂,是为了给孩子炖鱼汤,是吗?”

“对,家里鱼等孩子下锅呢,不是,是孩子等鱼下锅呢。”

“鱼呀,孩子,哎呀,我这嘴呀,绕不过来了。”

“成,你别说了,我也不是那铁石心肠的人。”

“委屈谁?也不能委屈了,祖国的花朵。”

“但是钱就算了。”

“兄弟你不能这样,不能让你吃亏,我用二两粮票,换你二条鲤鱼,怎么样?”

怎么我的便宜,就那么好占吗?

这两条鲤鱼3斤打底,你用二两粮票换,好大的脸。

“咳,这位大哥,这话可不兴往外说的,你在把人招来,咱俩谁都逃不脱。”

“你就把心放进肚,这鱼,我既不要钱,也不要票。”

抬头往西周看了一下,见没什么人,放下心来。

“我就想知道市里有什么地方,是晚上出来聚集的?”

“不知道也没关系,我一人送一条小鲫鱼,咱们买卖不成仁义在。”

“小兄弟,你是要找那种解决广大市民,生存问题的地方吗?”

蔡平安点了点头,要买鱼的几人交头接耳一番。

每一人从蔡平安这领了三条鱼,留下了三个地址。

一个是银行附近的黑市,一个是巴洛克附近的黑市,另一个则是太平桥附近的黑市。

哈市里也有自己的新马泰,新阳路,马家沟,太平桥。

得要自己想要的,拎着鱼,就向着市里的回收站走去。

黑省这边不缺鱼吃,所以回收价格比北平的价格还要低。

5分钱1斤,16斤的鱼,共换了八毛钱。

这就不少了,在这个时代做鱼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一般都是机关食堂和富裕的市民,才会选择做鱼。

鱼是很腥的,没有大料重油重盐压着,你就吃吧,一吃一个不吱声。

普通的老百姓一般都是把鱼肉片下来,熬粥的时候放里。

这样做出来的鱼粥,既不腥气,还能品尝到鱼的鲜美。

找了个死胡同,把身上的装备全部收进空间。

黑市己经打听清楚了,就没必要那么着急了。

他最起码得三个月后才能回京,着急也没用。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加入了学校的音乐学会。

至于什么文艺,愤青,就算了吧,他不是吃那碗饭的人。

在这个时代,处对象是简单,'那也是对于普通老百姓。

你追一个这个时代的女大学生试试,你没有点才艺,人家谁看你?

得会点音乐,有点才艺,还得写的一首好情诗。

风里雨里,我在家里等你,我输液了,想你的夜。

作为一个大一新生,选择一个乐器,用来装逼,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是钢琴,手风琴甪不起,而是口琴更有性价比。

可惜呀,这好日子过不长,刚来学校,还没有两个月。

老师就带来了一个,令蔡平安比较痛苦的消息。

“同学们经校党委决定,从下个月一号开始。”

“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就不在学校上课了,得去社会上实践。”

“学校己经跟市里的工厂单位展开合作,进行为期45天的课外运动。”

“除了大西,大五的学生和有个别情况不方便去的,剩下的都得去。”

“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每一位去工厂里的。”

“实行课外活动的同学,只要表现良好,就加学分。”

“而且学校给你们争取了,每天包住宿和三餐,补助三毛钱。”

哎我去,这个时代就己经有课外活动这个词了吗?

可看向西周的同学,满脸都是兴奋,蔡平安不禁感慨,真是个奉献的时代。

回到宿舍,还听见他们在那交谈:“杨老大。”

“你知道咱们学校是跟哪个工厂签订的契约吗?”问话的是钟老二。

“下课的时候我问过导员了,学校好像是跟卷烟厂,机械厂展开的合作。”

蔡平安冷不丁冒出一句:“这是为什么呀?”

“这学上的好好的,怎么还进厂打工了呢?”

寝室里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赵成坤,为大家解了疑惑。

“这个我知道,今年年初的时候不是要搞什么大炼钢铁大跃进吗?”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这钢铁没炼成,可这跃进还在呢。”

“有一些工厂为了拿到一些亮眼的成绩,那是加班,加点的干。”

“咱们市的这些工厂,想招募合格的,员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不就把目光放在咱们学校了,才有这么回事。”

“哦,原来如此。”

“那报名怎么报啊?杨老大。”

“说起这个,我就脑瓜疼,刚才导员说了。”

“人家说最先报名的去机械厂,去晚了,只能到卷烟厂,最后只能去一些小厂房了。”

“那这里边,就没有点什么黑幕吗?我怎么这么不信呢。”

“什么黑幕啊,你不要把人想的那么龌龊。蔡平安同志。”

“要说有点猫腻,那还是有点的,一些小厂每天管吃住,补贴三毛钱。”

“但机械厂的补贴,是每天6毛,烟厂每天是五毛,这就是区别。”

杨天赐刚说完,寝室里的男生就起哄了。

“那杨老大你还等什么,赶紧去帮我们报名吧,去晚了什么都捞不着了。”

第二天,去机械厂的同学都是坐大巴车或者卡车,接过去的。

剩下的一些小厂,三轮车,马车齐上阵。

坐在马车上的蔡平安心中暗想,这学校没少捞好处啊。

他被分配的,是一个做原材料加工的药厂。

小药厂加上厂长,副厂长,工人一共不到50人。

等来到地方一看,蔡平安心中暗道,挺不错还是欧式建筑。

这风格一看就是老大哥援建的,援建的时间嘛,最少得是50年前了。

一个在未来医药界留名的名字,浮上心头,哈药六厂是你吗?

跟他一起来的就有20多名同学,这些人就不少了。

坐驴车,马车一起过来的,你以为能坐多少人?

到了工厂的第一天,我在流水线装药片。

来到工厂的第二天,我在流水线装药片。

来到工厂的一个礼拜,我继续在流水线装药片。

这一天小药片装着,小饭菜吃着,不瞒你说我都胖了。

这天,是一天比一天冷,这药装起来,没个完。


    (http://www.u9xsw.com/book/ddgedj-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