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文书院试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章 文书院试终

 

时间异常紧张,还未等众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各位考生精神依旧极其疲惫的状态下,随着桌面的缓缓亮起,第二场文试便正式开始。

唯一和上一场有区别的便是,这次书桌上有了一个“不允许离开桌位”的提示。

这句话的含义依旧不明确,并没有说是否允许作弊。

弄得大多数人都心绪不宁,唯有寥寥数人能够安之若素。

甄衍也发自内心地觉得清河书院这个考试和自己所经历过的考试完全不一样。

这个文试就如同在迷雾中行走,没有指引、没有方向、没有提示,一切只能凭自己的内心来前行。

简单来说,就如同面对人生一般坑爹!

但偏偏又有许多对内心的干扰,让甄衍感觉异常烦躁。

无法可依,唯有自渡。

甄衍对加入书院,成就超凡,逆转命运的欲望极盛,内心如同熊熊火焰般在燃烧。

仅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压抑着内心的渴望对思绪的干扰。

甄衍看向试题“汝何以观之‘宜护世之动衡,勿预世之运转’?”

看到这道试题,甄衍心中一惊。

他很清楚这道题的杀人诛心之处。

就是要明确问你,你认为清河先生做得对吗?

这是赤裸裸地告诉你,你现在就需要站队了!

甄衍也知道,傅清河先生虽然被天下生灵尊之为师,但随着先生大兴文教,各类学派、思潮不断涌现,对于傅清河先生的想法和行为不满的,大有人在。

最出名的便是清河先生的弟子杜允和老夫子,杜老夫子以“仁”道为根本,破门而出创立社稷书院,且一首认为清河先生的理念和做法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残忍,因为在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往往被淘汰的都是普通老百姓,而非世家大族与超凡强者。

老夫子为了让寒门之人有更多的机会,创立了社稷书院,该书院培养了许多寒门学子,也得到了天下许多读书人的认可。

清河先生胸襟广阔,并不在意杜老夫子的做法,也阻止了他的另一些弟子采取过激行动。

甄衍听过的评书绯闻里也曾提到,包括清河书院内部,都有很多学派不认可清河先生的做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甄渊想评论清河先生的做法或者思想。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甄衍觉得若自己要评价或者指责一个人,那自己要站在与之相同的高度上,至少也得完全能够理解此人的思想。

但甄衍对于清河先生的理解仅仅是通过一些传说和杂记,并没有认真研究过清河先生的一些理论,至少目前他自认为还没有资格做出任何评价。

其二便是小胖子跟他说过,这些论述会公开给清河书院总部的每一位教习老师,换句话说,只要自己写出自己的想法,便意味着自己己经踏入了学派的斗争。

最重要的便是,清河先生在世一天,他便是这世界的天,除非长生仙尊归来。

这些反对清河先生的人跳的这么欢,就不怕清河先生秋后算账吗???

其实想到这,甄衍也发现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他是不支持清河先生“放任世间有限度的争斗”这个理念的。

所以他才需要思考这么多。

他又想起小胖子提醒他要写符合内心的文章。

顿感一阵头痛,把这场考试的出题人,在心中痛骂了好几遍。

又抬头看向考场中的众多考生,部分考生显得从容不迫,这显然是非常支持清河先生理念的人,这部分人约占了7成左右,多数衣着艳丽、华贵。

而还有部分学子,明显面露震惊之色,似乎这个问题刺穿了他们内心最深处隐藏的秘密,脸色极为纠结,双眉似乎都要皱到一块儿去了。

这部分学子多数衣着普通,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人看起来出生大富大贵之家。

这一眼,甄衍便发现了以前从未注意到的问题,也发现了这个世界最大的火药桶之一。

不过看着有人和自己一样纠结,甚至比自己更纠结,甄衍稍感安慰。

他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这个策论并没有正确的答案,也许仅仅是涉及到站队的问题,不过暂时也波及不到他这个小虾米。

况且从张先生的信中甄衍隐约感觉到,新来的孟院长,似乎也是反对派。

一念至此,甄衍不再犹豫,开始抒写心中之意。

“世间有限度之斗争及优胜劣汰,实可推动世界之进步。

然,断不可以世间生灵之性命为代价。

夫生命者,至贵之物也。

若因争斗而轻贱生命,实乃大谬。

万不可掀起国家与种族之间之仇恨。

国家者,万民之所依;种族者,血脉之所系。仇恨一起,则祸乱丛生。

万不能引发无休止之战乱与纷争。战乱纷争,徒增生灵之苦,毁田舍,断生计,致生灵涂炭。

…………”

前世的记忆纷纷涌上心头,甄衍只感觉下笔如有神助一般,待回过神来己过去了一个时辰,而甄衍也完成自己的考试。

待时间一到,诸位考生的桌面自动黑了下来。

林先生的话,又在空中响起:“一刻钟后,进行【文试】最后一场考试,请诸位做好准备。”

话音落下,于刚才一样,桌面上浮现了食物和清水,以及远处的建筑。

第三场文试开始,这次的题目为“何为仁政”。

这让甄衍心中一喜,因为张先生信中曾讲过会有类似的题目。

他自然是做了一些准备,虽然从这次考试的实际经历来看,他之前准备的一些华丽文章和辞藻不会起太大作用,因为书院恐怕是希望看到各位学子真实的思考,若言之无物,没有思想便会被淘汰。

加上小胖子也提醒过他。

文以载道,书以明志。

书院里面的一部高层会根据策论的内容来挖掘适合自己学派的潜力学子。

但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学派会想要只有华丽辞藻,却没有任何思想的学子。

但在甄衍有限的生涯中,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么宏大且沉重的话题。

他更喜欢练刀、更喜欢喝酒。

他涉及到这个高深的领域的有限谈论便是在前世在大学寝室内和室友一起吹牛逼时,前世有一句话“男生宿舍的会谈被传出去,都够枪毙五六遍了”。

甄衍回想了一下,现在看来确实都是一些没有调查的主观臆测,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虽然谈不上错,但也说不上对。

甄衍的脑海中,不断闪过两个世界生活的片段,两个完全相反的世界,一个超凡伟力集于一身,一个伟力归于人民。

造成两个世界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这个超凡世界更加光怪陆离。

甄衍看着脑海中闪过的画面,他觉得他没办法作为一个施政者或者高层的角度来书写“何为仁政”,毕竟他前世和今生都是一个被动的被统治者。

甄衍想起前世小时候他的玩具只有一两种,而他上高中时,那时候的小孩玩具变的更多了,等他上大学时,小孩子的玩具种类可谓数不胜数。

甄衍灵光一闪,手中笔走龙蛇,策论题目瞬间出现。

“民多择,政则仁。”

“民多择,政则仁。

此言何解?

譬如,昔有农耕之民,不擅耕作,若政令不允其转行,必致生计艰难。然仁政之下,民可自由选择,或耕或猎,或渔或商,各展所长,各得其乐。

古往今来,凡仁政之世,必以民心为重,民之所欲,政之所向。故而,民之选择权愈多,则政之仁愈显。

反之,若民无选择,政令独断,则民心离散,怨声载道,政失其本,仁政不存。是以,仁政之要,在于使民有选择之权,有发声之地,有实现自我价值之机。

……"

甄衍挥挥洒洒便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如果一个政府或者一个政策,能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权,那么他作为老百姓,就认为这是仁政。

若是一个政策,让老百姓选择权变少,那么甄衍感觉这就是恶政。

甄衍的论述虽然没有任何大道理和体系,仅仅是一个是市井老百姓的真实感受,也是他真实的感受,但当时间一到,甄衍提交试卷之时。

在遥远而神秘之处,有一片奇异的世界,其海水非蓝非绿,而是一片纯净的白色。

海面上,零零星星地点缀着一些岛屿,它们如同夜空中的星星,散落在这片白色的海洋之中。

而这片大海便是清河先生以伟力所造,介乎真实与虚幻的文海,而海上的岛屿便是诸子阁,而海中的海水便是古往今来读书人的文思所组成。

此刻甄衍的文章引起了文海的共鸣,海水倒灌、席卷上天。

白色的海水在空中不散,随即自动排列组合,将甄衍的文章展示于文海之中。

海水的波涛声也开始变化,变成了无数读书人朗读甄衍这篇文章的声音。

世间诸子,包括清河先生、杜老夫子等人,看着天幕中引起文海共鸣的文章。

清河先生并未做出评价。

杜先生言:“善。”

众人观之。

有不屑者,视如敝屣;

有赞同者,赞其高妙;

有诋毁者,恶语相加;

有疑惑者,思而难决;

有惊叹者,惊其独特;

有沉默者,未发一言;

有观望者,待论而定。

但无论怎样。

鲲鹏一日扶摇起,其名自此天下知。


    (http://www.u9xsw.com/book/dajfdj-4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
悠久小说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