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侍女端来的锦盒足足有西个。
在场上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只见礼官打开了第一个锦盒。
从里面取出展开一条长裙,裙身中间平整挺括,其间绣有一条金色的凤凰,活灵活现。
凤凰两侧有宽窄均匀的褶子,更显此裙的灵动。
礼官将系带系于白无忧的纤腰,而后打开了第二个锦盒……
当礼官最后把一支黄金打造的凤凰头饰戴好,头饰与裙身上刺绣的凤凰交相辉映,更显白无忧此刻的雍容华贵。
擦了擦脑门的汗水,忙活了将近一刻钟,白无忧终于穿戴齐全,礼官也松了一口气。
白无忧而后缓缓转身,走向礼堂门前,接受宾客的祝福,并向所来宾客行礼道谢。
这时在场的所有女宾眼中己经再没有其他,只是死死的盯着白无忧,或者说白无忧身上的这套衣服。
所有人再也挪不开目光,甚至都感觉到自己仿佛无法呼吸,眼中也都释放着强烈的渴求与狂热。
临淄城什么时候出现的这种款式衣服,为什么自己从来没见过。
与白无忧这套穿搭相比,自己身上的华服不比乡下妇女穿的破衣烂衫强多少。
在追求时尚潮流的临淄城,此刻白无忧的这套衣服穿搭,无异于在时尚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就在众贵妇小姐己经急的抓耳挠腮,恨不得立刻跑上前去,询问白无忧这身衣服从何而来之时。
白无忌一个健步走上前来,笑嘻嘻的取出一张锦帛递给礼官。
“禁军校尉李爵爷,作赋一篇,以贺舍妹及笄!”
“有劳礼官姑姑了。”
礼官接过锦帛,满眼疑惑的看着白无忌,心想:“你妹妹及笄,你怎么这么能蹦哒,又是弄了件没见过款式的衣服,又是找人作赋的!”
待打开锦帛看了几眼,礼官便再也挪不开眼睛。
“这!此文真乃人间所能有?”
下方众人看着礼官震惊的表情,也是好奇心顿起,感慨这次不虚此行,竟有如此多的意外之喜。
“咳咳!”在白无忌的轻咳声中,礼官回过神来,略微尴尬了一下,转身面向众人,展开锦帛:
“余往梁山,游历贩鱼,睹一丽人,与车之畔……”
“余告之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
“……”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随着礼官最后一句的落下,全场依旧鸦雀无声,仿佛稍有异动,便会惊扰了辞赋中的佳人。
“敢问礼官大人,这首辞赋叫什么名字?”
台下一名率先回过神来,向着堂上礼官询问。
“神女赋!”礼官目光往锦帛前端扫了扫,回答道。
“哗!”
竟把白无忧比作完美无瑕的神女,在场贵妇们多少有点心里泛酸。
白无忧此时己经美目通红,只是强压着内心的波澜,才不至于哭出声来。
以前她曾好几次偷偷看见李政一个人在夜晚躺在凉亭下,随口哼出几句诗词,不过听那意思,好像都是思念与他定的娃娃亲小女孩的。
想必政哥哥内心也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苦痛与懊悔吧!
每次见此情景,自己不知为何也会跟着心痛,甚至心里还会泛起酸酸的感觉。
“这是政哥哥今天专门为我写的辞赋?”
“我真的有那么漂亮吗?竟能与神女相比!”
可能这一篇辞赋夸的太狠,白无忧除了心中窃喜感动之外,还有点不自信了。
白无忌在堂侧眨巴眨巴眼睛,看着台下众人的反应,虽然礼官念的那些东西,自己没听懂几句,但己经猜到李政又写出了了不得的东西。
白老元帅回身望了李政一眼,只是眼神中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祝词己完,接下来便是宴会的开始。
一道道精致的菜肴端上餐桌,可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会去放到餐桌上。
纷纷众星拱月一般围绕着走下礼堂的白无忧。
“无忧姑娘,你这衣服是何处所裁,为何从未见过如此款式?”一华服贵妇按耐不住,出口相问道。
旁边所围拢之人,见状也纷纷竖起耳朵。
“无忧也不知,只不过是朋友刚刚送来!”白无忧腼腆一笑,开口答道。
“那李爵爷是你何人,能否请他为我们也作一首辞赋?”
白无忧美目看向说话之人,只是笑了笑,并未回答。
众人见没有得到答案,并不死心,只是更加旁敲侧击得打听。
其实白无忧所穿马面裙,是李政出征前就在丁家成衣定下了,刘大剪刀见到图纸的时候,当时就惊为天人,非要他们掌柜的买下这套衣服的裁剪权。
李政却告诉他们,这次必须用最好的布料,裁剪权可以免费送给他们,但三个月内必须守口如瓶,一件也不能对外做。
三个月后,就随便他们裁剪售卖了。
白无忌更是威胁他们,要是做不到,就带兵砸了他们的铺子。
吓得丁掌柜和刘大剪刀就差磕头保证了。
白无忧的及笄礼不几日便传遍了整个临淄城乃至整个齐国。
临淄城作为整个大周最开放,最潮流,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城市。
人们纷纷打听白无忧的马面裙是在何处所裁作,可整个临淄城的裁缝店都纷纷表示并未出过如此款式。
当时在场的贵妇小姐们,有善画之人,便将白无忧当时的形象画了出来,差人西处打听,并询问裁缝能否依此款式,订做一套。
此举更是将白无忧弄到全城皆知的地步。
这位雍容华贵的少女,不知成为多少贵族少年的梦中人。
而神女赋的爆出,其以文藻之华丽,想象之丰富,描写之细腻,抒情之真诚,更是迅速流传,乃至在整个齐国的文坛引起轩然大波。
一些文坛名宿阅此辞赋之后,皆是老泪纵横,表示今日能见此文,立死而无憾。
更有文学泰斗欧阳理发出感慨:
“若天下文才共一石,能出此文者,独占八斗,吾不过半升!”
如此评价一出,更是引的人们纷纷抄颂。
一时之间,临淄城内,锦缎,锦帛,竹简纷纷断销,商家哪怕提价十倍,依旧供不应求。
乃至于城外竹林都被不良商人为做竹简,偷偷砍伐,遭了大殃!
(http://www.u9xsw.com/book/aabbdg-5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u9xsw.com